第四百六十七章 陈胜吴广又何妨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符合的应该是法家才对。

而除却法家之外,同样在意这一点的就是黄老学说。老人就固执的认为君王是没有过错的,君王的命令是天下都要服从的,而他提出这样的思想,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从出发点来说,他是不希望地方出现动乱,不希望大臣叛乱,故而想要提高君王的威严来遏制天下的叛乱,维护中央集权,可他本身的制度又不利于中央集权

或许这算是变相的进行系统维护,打了个补丁?

历史上的黄老学说在汉初被采用,一直持续到景帝时期,在景帝时,黄老学说的黄生与儒学博士辕固生开始了一次大辩论,两人的论点是汤武除桀纣是受天命而王,还是以臣弑君?这个话题有些危险,很多对儒家有严重偏见的人肯定会觉得,儒家的观点是汤武以臣弑君实际上,正好相反。

黄老认为汤武作为大臣,不劝谏桀纣,却杀死了他们,这是弑君!儒家却认为,没听说弑君啊,听说杀了个暴君而已!你既然觉得他们的做法是弑君,那当初的高祖是不是也不该起义?该去劝谏秦二世??

就这样,两派打的天翻地覆,景帝看到儒家把高祖都给扯出来了,急忙劝停了这次的辩论,而景帝的母亲窦太后非常的迷信黄老学说,得知儒家弟子敢对黄老不敬,直接将这儒生叫来询问,安排了几个武士站在身边,然后问他黄老学说怎么样?固执的老儒抬起头来说:我不知道,我没看过,我家里奴仆倒是爱看来着!

窦太后大怒,将他丢到了猪圈里与野猪搏斗,景帝偷偷让人给了辕固生一把利剑,这位性情暴躁的儒家老大爷就拿着剑将面前的野猪当作黄老学者给杀死了。

很可惜,到后来,儒家因为长期被压制,没有办法来得到皇帝的任用,故而吸收了黄老和法家的君臣观念,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君臣平等思想,使得儒家在后来将法家和黄老的黑锅都给背上了。从那之后,儒家受到了重用,从那之后,儒家也不再固执而倔强了,儒家的大儒没有办法再去杀野猪了,不过还是能杀人。

到更后来,出现了更加丑陋的怪物来为这些东西掩饰,然后可以杀野猪的,可以杀人的儒生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些拿着扇子,在酒楼里抱着歌姬唱歌的所谓“风流才子”,出现了一些毫无节操的皇家狗腿子,不,是强权狗腿子,谁的拳头大,他们就给谁跪下,然后,整个儒家都背负上了骂名,就连孔子,孟子,荀子都没有能幸免。

对华夏贡献巨大的孔子,成为了网络学者口中鼓吹君臣等级的“小人”,鼓励大臣杀死暴君的孟子,成为了他们口中坚信人心皆善的“腐儒”,而一生刚烈,充满了大智慧的荀子,最大的功绩却成为了他教出两个法家弟子!过度的吹捧法家,贬低同时代的儒家,以此来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

原始社会最大的奴隶主成为了华夏版“林肯”,荒淫无度的大暴君成为了“功在千秋”,“大唐盛世的先行者”,仁义的君王成为了“虚伪小人”,正直的大臣成为了“蜀汉的幕后权臣”。而最可怜的就是那几个为了天下奔波的圣贤,却被他们的后人们称为了他们生前最痛恨的人。

而如今听到老人口中的君臣有别,大臣无条件服从之类的话,赵括顿时就炸毛了,他指着老者的脸,毫不客气的臭骂,老人也变得激动了起来,他拄着拐杖,大声的说道:“好啊!就按着你说的来吧!今天儿子杀死父亲!明天大臣杀死君王!天下没有一天的安宁,没有人尊重君王,大臣们心里只是想着如何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