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我只怕事情闹不大!

既是如此,有些话他就不用说的那般透彻了。

但想了想,还是提点一句:“如今的京兆府尹是许庐许大人,此人为人方直,秉公断事,不谀权贵,天子也很是器重……但以老夫看来,不会闹到那一步,荣庆堂那边儿也就顶天了。”

还有一句话不好说,京都重地,锦衣四伏,这等事说不定就落在天子耳中。

当今天子修谨克己、最重家风,贾家还有一个姑娘去年才进了宫,贾家哪里敢闹到官府一步,多半是要胳膊折了往袖里藏的。

说来说去,如今的贾家真是大不如前了,后辈子弟纵是作恶,手段都上不得台面。

贾珩闻言,心头最后一抹疑虑消散。

若是直接让鸳鸯给他递话,鸳鸯多半是不会答应的,而且贾母在这等族中狗屁倒灶的饿小事上,从来都是糊弄应付,不要妨我高乐的心态。

鸳鸯来日面对贾赦的强娶,都要以死相逼,闹得两府鸡飞狗跳,才引得贾母一边哭诉,一边摞了狠话。

为他一个外人,去干涉外面的爷们儿?

只有给贾珍一通儿耳光,事情就不同了,贾母这时候贾家辈分最高的身份,就显出来了。

那时再评理分说!

打人一念起,刹觉天地宽。

至于因此见恶于贾家,贾珩只能在心里呵呵,他纵然上赶着巴结贾家,贾家还能把爵位给他不成?

此事既已定下主意,贾珩心头疑虑尽去,在冯唐家吃了几杯酒,不觉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分,就施施然离了冯家。

待贾珩离去,冯紫英道:“父亲,珩兄弟见恶贾族,不会出什么事吧。”

冯唐吃过了酒,脸膛红润,笑了笑,摆手道:“不妨事,这贾小子心如明镜一样,行事会有分寸的。”

若不和贾家翻脸,而是一团和气,上下同心,纵然其人将来再是少年骁果,将帅之英,天子能用?敢用?

天子用王子腾,也是斟酌再三,举棋不定,最终还是以分贾家之力,制边镇骁将。

至于此子,年不足二八,拉弓二石,心思缜密,谈吐宏阔,来日不可限量。

冯紫英有些拿捏不住自家父亲的心思,不过想了想,似乎也并无不妥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