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楚王:纯属无稽之谈……

廖贤面色微变,提醒道:“王爷慎言。”

“我就是随口感慨一句。”楚王面色顿了顿,叹道:“这战事只怕要奔三月去了。”

廖贤道:“军国之争,非一夕可定,这女真围攻北平,如果按着以往,只怕要劫掠至两个月才罢休。”

楚王皱眉问道:“永宁侯不是手下有着精兵,怎么不派兵相援?”

“上次打胜占着以多胜少,京中有人说永宁侯运气好初战告捷,纵然之后不再求功,坚守不出也是一桩不小功劳,如今派兵贸然前往相援,万一损兵折将,反而大折体面,与其这般,不如任由敌虏劫掠。”廖贤道。

其实,这等言论也不能说错,因为贾珩在歼灭女真的镶蓝旗以后,这种功劳基本就可以交差,如果后续没有大败的话。

楚王眉头皱了皱,道:“纯属无稽之谈,诛心之论。”

廖贤道:“京中最近此类诛心之言不少,流言纷纷,也是最近居庸关被破,京中最近士林舆论忿忿不平者不少。”

楚王面色一时默然,也没有提此事,而是询问着廖贤别的事,然后打发其人下去。

“王爷。”

忽而这时,伴随着一阵环佩叮当的声音响起,只见一个身穿青裙,云髻粉鬓的丽人,挑帘进入厅堂。

丽人眉眼如画,只是弯弯秀眉之下的清眸有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忧郁,而琼鼻之下,唇瓣如樱桃,但脸颊苍白柔弱,让人一看顿生我见犹怜之心。

楚王看向来人,说道:“柳妃,你怎么来了?”

柳妃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柳政之女,出身书香门第,生着一张小家碧玉的文静脸蛋儿,体态婀娜,气质柔婉。

因为数次流产,身子柔弱,行走之间有股弱柳扶风的纤美之态。

“听下人说,王爷回来了,就过来看看。”柳妃眉眼浅笑盈盈,柔声说着,来到楚王身后,轻轻捏着楚王的肩头,问道:“王爷这次回来,还要去吗?”

“还要去一趟,这场战事还不知多久才能结束。”楚王轻轻拿过一只手搭在自家肩头上,捉住柳妃的手,道:“这段时间,苦了你了。”

“我不苦的。”柳妃玉容笑意明媚,抿了抿粉唇,柔声说道:“姐姐她在金陵养胎,那才是真苦着呢。”

说到养胎二字,柳妃目光深处的阴郁一闪而逝。

她流产了两次,总觉得事有可疑,故而前不久托父亲请了太医问诊,说是在孕期时许是中了毒,可她在后宅之中,哪里能接触到毒?

唯有……那人!

而听到那小王爷殒命在南方之时,她心头甚至生出一股复仇的快意。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可那人竟又有了孩子!苍天无眼呐……

楚王默然片刻,道:“等战事结束了,再去江南看看。”

这么久不见,也有些念着了。

只是王妃这么久,也不见一封信递送过来,唉,许还在生着他的气。

就在楚王思量着楚王妃甄晴之时,外间一个仆人禀告道:“王爷,廖先生说外间宣府派红翎信使,露布报捷,京营果勇营都督同知谢再义击溃女真汉军两旗,取得大捷!”

相比贾珩因为要陈说后续用兵方略,故而以密疏报捷,谢再义就直接是大汉在外获胜之后的红岭信使,露布报捷。

此刻,红翎信使已经向着大明宫快马赶去,一路呼喊着“大捷!”

路上行人纷纷避让,惊疑不定地看向那红翎信使。

而后,密切关注着边关战事的神京百姓已经将宣府大捷的消息传扬开来。

正面带思忖之色楚王,脸上倏而喜色流溢,对着柳妃说道:“宣府那边儿打赢了。”

柳妃似乎也感受到眼前男人的欣喜情绪,柳眉之下的柔润明眸噙着笑意,柔声道:“前线取得一场大胜,也不枉王爷这些天押运军械,往来奔波了。”

就在楚王欣喜莫名之时,此刻身在大明宫,内书房的崇平帝此刻也已经收到消息。

从戴权手中接过军报,脸上原本因为刚刚批阅奏疏的冰冷神情霍然解冻,说道:“这个谢再义,听说神射无双,有小李广之称,如今一战而破女真汉军两旗和蒙古精锐,真是一员良将。”

一旁的御案上已经放着京中官员弹劾谢再义乃至提及贾珩用人不明的奏疏,而俱为崇平帝留中不发。

“陛下,韩阁老,还有几位军机大臣已经在武英殿等着了。”戴权见崇平帝面带喜色,心头暗松了一口气。

这几天,居庸关被破,昌平县沦陷,女真在北平府附近逞凶,陛下心头不知焦虑到何等地步。

“摆驾武英殿。”崇平帝面色平静说着,起身向着武英殿而去。

就在京城收到谢再义的捷报之后,远在数百里外的大同——

距离上一次进攻已经过去一天,清军与汉军双方暂时止戈罢战,隔城墙对峙相望。

此刻大红绣着“汉”字的旗帜在二月下旬的春风中猎猎作响,周围京营的兵丁手持兵刃,手持弓弩看向远处的骑兵。

城门楼下方,贾珩举着单筒望远镜眺望着远处的女真帐篷,目光掠向女真结成的寨子。

寨子修建的不高,中间有着不少的营帐。

“真想兴兵一举攻破女真大队。”贾珩低声说道。

但现在大规模的会战时机显然不太成熟。

陈潇也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低声道:“女真最近的攻势又强横了许多,似乎女真打算分兵。”

虽然皇太极有意遮掩了分兵一事,但还是通过一些隐蔽的消息探知到动静,而且贾珩手中还有单筒望远镜。

到现在为止,清国高层还不知贾珩手中有望远镜这等军国利器,可以隔着几里观察着营寨中的女真精锐。

“现在营寨上的旗帜应该只是虚挂着,皇太极可能已经不在营中。”贾珩忽而幽幽说道。

陈潇柳眉挑了挑,清眸闪过一道亮光,说道:“他们要绕远路扑平安州,又唯恐我们发现。”

贾珩看向面上现出思索之色的陈潇,轻声道:“我也不能在这儿耽搁太久,等今晚就出发前往平安州。”

这几天皇太极的攻势也能看出一些不对来,愈是猛烈,愈是为了遮掩着什么。

“咱们先回去。”贾珩面色顿了顿,低声说道。

说着,与陈潇返回大同总兵衙门官署,步入厅堂之中。

贾珩吩咐着锦衣府卫去将汝南侯卫麒、戚建辉、蔡权唤来,准备议事。

不大一会儿,两位京营的高阶军校来到近前,汝南侯卫麒已经年过五旬,身量中等,颌下蓄着短须,身形魁梧,标准的武将。

贾珩道:“今天晚上,我拣选一万骑军,前往平安州,大同镇还要托卫侯以及蔡将军统合兵马,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