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捷报传扬

续南明 老白牛 2681 字 2022-08-24

河务同知黄思恩策在马上,他还是那样英俊儒雅,眼中藏着睿智而温和的光,他带了几个下属,一大早就出去巡视黄河岸堤。

正是桃汛的时候,河水暴涨,作为河官,黄思恩这几天都埋在河堤边,只昨晚匆匆被苏知州请去议事。

想起昨晚看到的捷报内容,还有这两日在州城沸扬的睢宁练总大捷之事,黄思恩眼中涌出复杂的神色。

他心中一叹:“果然是非凡人物。”

……

“大捷,大捷,邳州睢宁荆山大捷……”

马驿兼程赶路,一路经过多个驿递,铺递良好的就歇歇脚,废弃的就直接奔过。

从邳州到府城四百五十里,虽然道路情况不好,但他骑的是下邳驿中最好的马,他本身也是彪悍敏捷之士,第二天快中午的时候,他还是赶到了清河县境的王家营。

过了黄河,对面就是淮安府山阳县的清江浦。

王家营往日是驻兵之地,眼下已成为一个热闹的集市,特别车马行非常多,在集中一个酒楼中,马驿大吃了一顿,同时也让坐骑好好的喝水吃料。

从邳州出时,州尊给他的盘缠还是多的,只需捷报安全送到,一路的花费不需顾惜。

吃饱喝足,马驿继续上路,同时不忘本的从集市尾喊到头,引来众多闲人好奇回顾。

很快马驿到了码头,找了艘大船,渡过黄河去,到了清江浦的石码头这边。

这里就是所谓的“南船北马”分隔地,京杭运河迂缓难行,而且危险性很大,断缆沉舟的事情经常生。

所以南来北往的官民商客,由南向北者,一般都是到清江浦石码头舍舟登6,北渡黄河,到王家营换乘车马。

由北向南者,则到王家营弃车马渡黄河,至石码头登舟扬帆,所以石码头与王家营被称为“南船北马”的交汇地。

此时更是漕运的关键时刻,黄河上万舟齐,各地漕船每二十船结为一帮,在押运同知、通判,以及帮长千总、帮办武举等带领下,络绎不绝,顺黄河而上。

每年三四月份,漕船衔尾北上,六月初,淮安通济闸筑坝拦黄,漕船一般就不走了,运漕粮,这几月最是关键。

为了确保运粮,二河上专门有规定,这几月每放行十只粮船,才允许放行民船一只。

“大捷,大捷,邳州睢宁荆山大捷,斩流贼一千三百级,俘获三百,缴获无算……”

过了黄河,马驿继续沿官道奔驰叫喊,官道沿清江浦河修建,又称里运河,自城外达于淮,沿河有通济闸、福兴、清江、移风等闸,特别通济闸,为运道咽喉之地。

到了这边,便见鳞次栉比房屋无尽,侨民宿贾,巨室鳞次,永乐十三年,“清江浦”漕河开挖后,在此设大明最大的内河漕船厂——清江督造船厂。

到现在,工匠牙役商人近万,厂房工棚延绵二十余里,又有各类的漕粮中转粮仓于此,又设淮安榷关,工部抽分、户部储粮等卡。

粮船停泊稽延,商船盘驳转搬,官佐兵弃食役卜居,往来商贾争相渔利,到这明末的时候,清江浦已经热闹非凡,居人数万家,夹河生十里,人口数十万。

特别清江浦河下镇,因作为造船物资集散地,钉、铁、绳、篷,百货骈集,还形成钉铁巷、打铜巷、竹巷、绳巷等专用的街巷。

马驿一路奔去,皆是繁盛无尽,然后奔数十里,就是坚牢高峻,宏伟非常的淮安府三联城。

旧城、新城、夹城,旧城传义熙故址,周十二里有奇,明建新城,居旧城北一里,周七里有奇,夹城在新、旧二城之间。

淮安三城,西接运河,北阻黄淮,三城一体,尾呼应,有固若金汤之誉,明时倭寇犯境,知难而止。

“大捷,大捷,邳州睢宁荆山大捷……”

马驿一路喊叫,引来路上无数行人回顾,眼见新城宏伟的“拱极门”在望,他更是精神大振,策马着,喊叫着,直往北门去。

“扑愣愣……”

一只燕子从他头顶飞过,振着翅,飞掠过城池,下面皆是鳞次栉比的屋脊,白墙黑瓦的院落,豆腐块似的街道,不知有多少。

燕子飞掠着,扑腾着,很快掠过城池西北厢,掠过里河,掠过下间密密的舟船,河两岸无尽的青砖店铺,往远处掠去。

“三月桃花连十里。”

一个悦耳富有磁音的声音喃喃响起,声音的主人,有一张韵味十足的脸,戴着银丝鬒髻,金镶紫瑛坠子,穿着藕丝的对衿背子,貂鼠围领的粉色斗篷,却掩饰不住胸前的波涛汹涌。

她的眼眸,越过前方扑腾而去的燕子,看向眼前的运河,码头下,一批商货与技工正在装船。

此时运河两岸,正布满了扬柳与桃树,桃花正在怒放,一片缤纷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