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大结局

张家的事,后面也不难预料,张建国当初本来就是靠着江家的人脉坐到局长这位置,现在没了靠山不说,还被上面整治,平时称兄道弟的那些人,这时候一个个跑的比兔子还快。

按理说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是有点人脉,直接送点礼差不多就没事了,现在却仿佛紧抓不放。

能坐到上面位子的,哪个不是人精?

肯定是有人要治张家。

得了,平时有说有笑的一群人,立马冷下脸来,更别说有嫌隙的,恨不得趁机踩上一脚。

最后结果很明显,张家两口子因为贪污罪被判坐牢,张爷爷和张家两个孩子省城户口被撤销,直接被人送去了农村老家那里。

这些事,陈玉娇也是后来听展家婶子说起才知道,不过也只当八卦听听,没太当回事。

本来就是没什么关系的人,何必那么在意?

……

1982年。

一早,天蒙蒙亮,陈玉娇就起来了,洗好脸刷好牙,坐在木制的梳妆台前,又是擦脸抹香膏,又是扑粉。

当初的长发如今稍微剪短了一些,披散在后背,抹了点头油,梳顺了后又给自己挑选耳环。

俞锡臣已经起来了,正在外面做早饭,拿着锅铲从厨房那里过来,站在门口看她,无奈道:“还没弄好呀?我菜都炒好了。”

现在放寒假了,他们准备带着孩子去帝都。

看着她不停在脸上抹东西,心下还有些佩服,也不知道她怎么这么能倒腾,天天早上六点多就起来,偏偏能磨蹭到点才能出门。

陈玉娇见他过来催自己,没好气嗔了他一眼,“你急什么呀?不是还没出门嘛,马上就好了。”

说着还拿耳环给他看,“你觉得哪个好看?”

俞锡臣无奈的摇了摇头,“行行行,马上就好。”

“你每次都这么说,我要不是不催你,恐怕中午都不能出门。”

然后指了指她右手边的珍珠耳环,“这个吧,感觉好看一点。”

陈玉娇听了没说话,低下头认真对比了两只手上的饰品,最后选了左手的,“还是选这个。”

“那你问我干嘛?”俞锡臣没好气问。

“哼,你眼光差,我不能挑你选的。”

说着就给自己带上了长链条耳环,弄好后站起身,对他挥了挥手,“你快出去煮饭,我马上就出来了。”

说完又转身去挑衣服帽子,现在冬天,她也不嫌冷,非要穿大衣,觉得穿棉袄太胖了。

俞锡臣摇了摇头,只好拿着锅铲出去。

准备待会儿再来催她。

陈玉娇又有的忙活了,柜子里一长排的大衣,一件一件的试,试完了一件就往床上扔。

两个孩子稍微大了点后都不愿意跟他们睡,说妈妈太吵了。

最后选来选去,还是挑了第一件。

俞锡臣再次进来时,就看到床上堆得跟山一样的衣服,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买了这么多的衣服?

平时可能怕他念叨,买完衣服回来第一时间就是往柜子一塞,问她就耍赖说是以前买的,虽然心里感觉衣服又变多了,但也不知道她到底买了什么。

果然,一穿衣服的时候就暴露出来了。

“陈玉娇女士,还没好吗?孩子都起来了。”

陈玉娇正在纠结选哪个帽子,听到这话,扭过头来瞪他,“什么陈玉娇,忒俗气了,我现在叫伊丽莎白·陈。”

“请叫我伊丽莎白女士,ok?”

“……”

“得,伊丽莎白·陈,你好了没有?”

“好了,马上就来。”

“……”

我信你才怪!

俞锡臣都无力吐槽了。

关于陈玉娇的这个名字,还是她的合伙人马玉梅女士给她取得,马玉梅又叫玛丽,来自英国。

两人互相给对方取了个名字。

这两年,国家改革开放,更是对外放开市场,前几年他们还在泰安县的时候,利用当地的特色物产带动经济,其中有很多产品直接销往国外,后来又将泰安县打造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一直都发展不错。

马玉梅女士就是那时候和陈玉娇认识的,她是陪着她丈夫过来寻找投资项目,她从小就喜欢中国文化,会说一两句。

哪知道两人一见如故,话都说不通,还能叽叽喳喳个不停,离开时,陈玉娇还送了她一只自己绣的香囊,顿时让人大为惊叹。

后来那人还特意过来找陈玉娇,从泰安县找到了省城这里,然后合计创立一个高级定制品牌。

马玉梅是个服装设计师,也不知道跟陈玉娇怎么商量的,两人还真合办起来,里面弯弯绕绕俞锡臣也不懂,反正就是走什么中西合璧风格,有时候是一起设计,有时候是分开,上次陈玉娇还参加了一个国际品牌的走秀。

不过,不得不说,因为她的名声,连带着整个省城知名度都提高了,还吸引来了不少投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