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 52 章

第三日天还没有亮,胤禌已经在王小海的服侍下准备出门去无逸斋了。当然,本来是这么打算的,不过既然大阿哥还没有出门儿,那等一等也是无妨的。

“十一弟这是,专门等我的?”大阿哥胤禔人高马大的,连件儿披风斗篷都没有加。常年在外征战,他已经不怕京城冬天里的冷了。

此刻站在胤禌面前,他还需要低下头来问。

“是,十一在此等大哥。”胤禌承认,并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边走边说。

“哦,若是问我昨儿个你说的那些后的想法,那大哥我是不会第一个让你知道的。”大阿哥胤禔与眼前这个十一弟几乎没单独处过,以前更是连见面都少得可怜。

不过听福晋说,她好像和十一弟的庶福晋走得还算近,连当日自己的小阿哥出生,北五所那边都来人了。所以,他说话带着点儿玩笑。

“这个,大哥就说给皇阿玛听吧。十一等大哥,只有一件事儿。我那庶福晋胆儿小得很,上回去您的头所,就已经吓坏了。这回不得已住一块儿,还请大嫂克制,没有第三回了。”胤禌给大阿哥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就麻烦大哥了。”

“等等。你这话说的,我这做大哥的反倒是听糊涂了。”大阿哥胤禔没明白他十一弟的意思。

“个中原因,十一这里就不说了,大嫂肯定是知道的。”胤禌再次施礼,这回不再等大阿哥有反应就先行离开了。

当初福晋提起十一弟的庶福晋的时候,是怎么说来着?

“那可是个福娃娃,咱们的小阿哥能平安降生,还多亏了她呢。”胤禔记得,那会儿福晋说得真诚,不像是骗他的。

可为什么到了十一弟嘴里,他福晋口中的那个“福娃娃”反而吓坏了。听他的意思,是不想接近福晋?

“去,悄悄地去打听打听,小阿哥生产那几日,头所和五所都有什么动静。”大阿哥吩咐身边一直跟着的奴才,他得知道情况。不然,往后他这个大哥可就没点儿威信了。

不逢五的无逸斋里,师傅们不坐堂,只太子和诸皇子们自己读书。不过因着昨儿个他们的皇阿玛特别交代了话,那么今儿的重点还是说十一阿哥提出来的书馆一事。

“太子殿下,诸位阿哥爷,万岁爷口谕,请诸位拟成折子,奴才好呈上。”守在无逸斋的奴才见人都到了,就把皇帝的要求说了,这也意味着今儿皇帝是不来无逸斋的。

“是,儿臣/儿子遵谕。”

诸皇子在无逸斋里奋笔疾书,皇帝则走进了渊鉴斋。十年前,先祖们的圣训就是在这里陆续纂修好的。十一说的那句,让天下学子都知道圣意的话,他心动了。

大清自入关以来,几十年了,别看现在还算安稳,可暗里的毛病一直在。这些年朝廷南征北战没停过,国库不丰盈,百姓的日子也艰难。嘴里虽喊着满汉一家亲,可当皇帝的自己清楚,真离一家亲,远着呢。

书馆是个好东西,用好了,多得是读不起书的人感恩。若是再能稍稍缓解下温饱问题,这民心啊,就在手里了。皇帝自然希望这样的场面就在自己这儿呈现,就算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花上个十年五年的,也是值得。

“祖宗保佑。”心里默念了一句,皇帝转身出了这渊鉴斋,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

“梁九功,让你挑的人,有眉目了吗?”走过门口的时候,顺便跟进一下昨儿夜里交代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