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 50 章

随后,跟在梁九功后面的两个小太监也把捧来的书和赵小金让带上的裁好的纸放在了一边儿。

“十一,若此物真有你说得便利,《劝学》可记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就这段,朕要看你当场印出来。”皇帝出了题目。

“回皇阿玛,此处几个字不常用,可否先用空替着。旁的,都没问题。”胤禌心里快速过了一遍内容,就知道有几个字这套是少了的。

“可。”皇帝一点头,十一阿哥就忙活起来了。

木格子里的活字,都是按顺序排好的,加上这几日胤禌一直在摆弄,就特别熟悉。差不多半刻钟的功夫,他就把要用的字都挑出来排好了。

“皇阿玛,您近些来看。”他要上墨了。

闻言,皇帝走近,其余人也伸长了脖子。

“挑字儿的活儿一般是最花时间的,等挑好了,这版面也就排得差不多了。按理,是还要查一遍有没有错字的,不过因为更正方便,先印一张看看也是可以的。”

胤禌固定好了板框里的字模,从左边的凹槽里拿起墨刷,让墨刷沿着轨迹给字模均匀地上了一遍墨。

“皇阿玛,接下来就是铺纸了。”他取了一张裁好的纸,准确无误地附了上去,“为了让字模上的墨尽快印在纸上,可以用这包了细沙的石条儿给压一压。”来来回回走了两遍,石条儿就放回了原处。

“这就好了?”皇帝见十一阿哥没了下面的动作。

“回皇阿玛,这就成了。”胤禌见他皇阿玛有些不信,就直接上手干净利落地把纸掀起来。

带着墨香的纸张从被掀起再到拿在手里,也不过一眨眼儿的功夫。皇帝近前去看十一举到面前的纸,且不说这上面写了什么,乍一看过去,字迹规规矩矩、整整齐齐,除了偶有空白外,跟宫里印出来的没两样,就是材质上差了点儿。

第二遍再看,皇帝已经将纸自己拿着了。他顺着念下来,有字的倒是一字不差,可见十一平时还是在用功的。再上手摸,上面的字迹早就干透,不用担心一个不慎污了字迹。

“都看看,看好了也说说,都是怎么想的。”皇帝先给了太子,自己则来到胤禌身边,准备上手试试。

见皇帝挺感兴趣,大家传阅时就更认真了。等最后的十四阿哥也确定看完了,皇帝手边已经多了好几张一模一样的。

“太子?”皇帝先点了太子的名儿。

“是,皇阿玛。”太子殿下站出来,“儿臣觉得,十一弟的法子挺好。只是这宫里宫外的,十一弟可能见得少了。印书的法子总归这几种,这既不是最好的,也不能说是最差的。”

“儿臣倒和太子殿下有不同的看法。”大阿哥胤禔如是说,引得几个人神色变了变。

“说说。”皇帝让他继续。

“是,皇阿玛。儿臣经常出门在外,沿途见多了为了读书起早贪黑抄书的小子,这夏日里还好,到了冬日,人能熬得住,手也熬不住。”大阿哥胤禔看了看那书案上的,“依儿臣之见,十一弟的这法子看上去简单得很,也花不了多少钱。若是每个地方都能有,那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就有福了。”

大阿哥说完,就施了礼退了回去。只是这无逸斋里,气氛明显不同了。不过皇帝没着急,让三阿哥胤祉继续说。

“回皇阿玛,儿臣倒是有幸见过几种印书的法子。十一弟的这种,要说方便,那是真方便。不过这宫外,差不多的法子也是有的。如果就像大哥所说,专门用来给读不起书的人家印的话,他们买的起书了,那就是大大的善举。”

三阿哥说完,轮到四阿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