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逛下来,于梵梵花了大价格的扯了几丈白布,狗肉店里买了桶狗血,好不容易请了个胆大的落魄书生,按照自己要求,直接在她简易的白幡上挥毫泼墨,临了还不忘去南市口买来根三人高的大竹杆,把她精心准备的白幡给挂了上去。

最后的成品,于梵梵还怪满意的。

没见着今个一大早,自己填饱了肚子,扛着这偌大的大白幡出门讨公道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一摞摞看热闹的人么?

她特意花银角子置办的铜锣都还没有用上呢,身后看热闹的人就杠杠的给力。

随着自己一边走,于梵梵甚至还能清晰的听到,自己身后跟着的吃瓜群众们,尽职尽责的在给边上不识字的吃瓜群众科普着白幡上的内容。

于梵梵扛着的高大白幡上,一面是狗血所书的大大冤字,而另一面则是鲜血淋漓的对联格式,上书成国公府丧尽天良,欺辱孤女,谋财害命;下书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横批还我公道。

有那有学问的吃瓜群众就纳闷稀奇了。

“这联好生怪异,平仄对仗皆不对,可读着却异常的,额……有意思,有意思!不行,我得跟上去瞧瞧去……”

还有的人那闲着也是闲着,手里装模作样折扇一收拢,摇头晃脑吊儿郎当,“嘿嘿,一大早的就有热闹看,这可比戏园子听戏有意思多了,兄可随弟前去观看一二?”

狐朋狗友纷纷响应,“同去,同去。”

还有那看戏不嫌事大的,嘴里欢快的叫嚣:“哎呦喂,这个好,这个好呀!这可比巷子口老书生说书还有劲,活生生的演大戏哇,大家都来看啦!”,那呼朋引伴的声音,要多抑扬婉转,就有多抑扬婉转。

别看在古代,可不要低估了人民的力量,全京都的老百姓们那也是极其热爱看热闹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