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小凤

刘哥和老谭当然不能去,和人家不认不熟的喝啥酒。但小凤热情,非得要硬拉着他俩一起去。

“我朋友也是实在人,和我一样,愿意交朋友,看着我就看着她了。反正也没啥事,喝酒是活,走,跟我一起过去,介绍给你俩认识一下,人多喝酒热闹。”小凤说。

老谭说:“不去了,你过去吧,你朋友还等你呢。”

刘哥也说:“赶紧过去吧,我和谭老弟不过去,我俩喝挺好。”

小凤性情中人,觉着刘哥这人不错,像个老大哥似的,有深交之意。虽然和老谭初次见面,但感觉老谭人不错,能和刘哥称兄道弟人品也错不了,于是极力邀请,并且起身把账结了,拉着刘哥就要往外走。

刘哥看盛情难却,只好起身,招呼老谭一起跟小凤去。

三台子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从南边喊一嗓子北边都能听到。这几年发展的快除了有城市扩容的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飞机厂发展的好,带动了地区发展。并且省城大部分高校都迁到了三台子北边的大学城,顺带把三台子也拉动起来。

九几年只是开发到万方门这里,再往北就是农村了,一片稻田地。现在过了万方门是三环,过了三环是大学城和省北新区,建设的非常好,再过两年繁华程度不次于三台子中心地带松山路。

老谭是第一次来这里,之前只是听说这里挺好,没来过,今天是亲眼目睹了。最先路过的是省城师范大学,然后是财经学院,紧接着是航空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学院,二炮学院,行政管理学院。看到这些大学落户省北,感觉省北以后的发展不可限量。

老谭虽然是个外地打工者,但省城已经成了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有感情,也时刻关注着这座城市的变化与发展。自己这辈子得在城市打拼,和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它的未来和自己也息息相关。

很多从农村出来的打工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在城里安家立业,成了城里人。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些打工人的默默劳动与奉献,也正是有了这么多的打工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才快这么飞速。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为城市付出的打工人,是他们的辛苦劳动才使我们的城市有了今天。

打工人已经充斥了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建筑、修路、工厂、餐饮、娱乐、服装、理发、快递、家政、商场、学校等等,各行各业都有打工人的身影,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也已经离不开他们。虽然户口本上写着农民,相信总有一天城市和农村将不会再有户籍差别,也不再有城市人和农村人之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是发展进步的必然。

也许有一天城里人会羡慕农村人。

出租车在师范学院北门一家叫“丹东小海鲜”的门口停下,刘哥、老谭、小凤三人从车上下来。

叫小海鲜,规模并不小,楼上楼下有五百平。一进门是海鲜展档,许多腌渍好的小海鲜摆在那里。有卤虾爬子、卤河蟹、卤海蟹、酱海螺、卤毛蚶、卤福寿螺、卤海虾,旁边的鱼缸里有鲈鱼、黄冈鱼、海黄鱼、八爪鱼、多宝鱼、鸦片鱼,还有野生泥鳅鱼。小海鲜种类齐全,有海螺、花蛤、赤贝、毛蚶、文蛤、蛏子、扇贝、银鱼、生蚝、带子、海胆等等,不愧是丹东小海鲜。

小凤的朋友是两个四十多岁的女的,很富态,一副有钱人的装扮。

已经点好了菜,满满一桌子海鲜。

身材娇小一头短发的姓袁,身材高大长相豪放的姓齐。俩人在一起很不搭,一个羞花闭月,一个像是保镖。

在交谈中听出袁姐是省内扶持企业——金星铜业的一个部门负责人,刚从外地考察回来,准备调到内蒙一个生产基地负责市场开发。齐姐是山东人,做铜管、铜线批发生意的,和袁姐属于客户关系。俩人交往时间长,将近二十年了,是好姐妹。

小凤和袁姐是同学,小时候一个大院的邻居,现在是好朋友加闺蜜。小凤做的不是化妆品生意,她是三月份从云南瑞丽回来的,一直在那边带货,赚了不少钱,现在金盆洗手不干了,在家养老。

看得出她们三个真正靠实力打拼的是齐姐,收破烂起家,最后做到经营铜业生意。袁姐应该是靠女人的原始资本起家,现在是独当一面的部门负责人。小凤则纯是走黑道的,属于大姐级人物,现在收手做回良家妇女,回归市井生活。

五个人五个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生活经历,坐在一起竟然还很融洽,能唠到一起去。这一点是酒的功劳,就是很好的沟通润滑剂。五个人都能喝酒,还都喝白酒,都是酒人,自然聊得很好喝得尽兴。

半酣之际小凤问袁姐:“袁姐,你儿子今年该大学毕业了吧?”

袁姐说:“毕业了,准备考研。”

“还得供呗?”小凤问。

“念就供,不念拉倒,随他便。”袁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