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页

每本临时身份贴共有三十张空白页, 使用时间为一个月,若一个月后流民还无法返乡,那就再去顺天府重新领取一本新的临时身份帖。

当然,未免叫衙门为难,傅谨语主动揽下了这临时身份贴的制作与印刷工作。

横竖裴氏给她的陪嫁铺子里头有书铺,那书铺印刷工具跟人手都一应俱全。

秋明泽原就是个出了名的清官,且傅谨语提了这样的好意见,还大包大揽的将活计都接下,回头皇上论功行赏,功劳却是属于负责赈灾事宜的顺天府的,可谓坐收渔翁之利,他当然没理由不赞成。

“如此就多谢秋大人了,秋大人处处为百姓着想,果然不愧是被百姓称颂的好官。”傅谨语才不在意甚功劳不功劳的,能达到目的,她就十分高兴了。

回府后,她叫人连夜赶制临时身份贴。

赶出一批就叫人快马加鞭送去顺天府一批。

顺天府动作也很快,立时对流民进行登记造册并发放临时身份贴。

同时还颁布告示,言明若有本地百姓冒领临时身份贴,非法获取赈灾粮的,一律勾除本地户籍,流放三千里。为此甚至还出台了奖励政策,鼓励举报。

顿时让那些肚子里藏着歪主意的人打了退堂鼓。

靖王太妃歪在软塌上,笑着摇了摇头,打趣傅谨语:“你呀,真真是个促狭的,竟想出这样的法子来。”

以往遇到灾荒,京城大户人家施粥的不少,但更多的人家嫌开粥棚麻烦,索性直接开仓放粮,养肥了不少钻空子的霄小。

有了傅谨语搞出的这个临时身份贴,施粥也罢,放粮也罢,都只会落到真正的灾民手里,绝了钻空子的人的路。

偏又是借的顺天府的门路,外头人不明就里,她没功,但也不得罪人。

傅谨语正用条披帛扯着蹒跚学步的燚哥儿,免得他摔到,闻言笑嘻嘻道:“跟着太妃娘娘学了这么久的管家理事,好歹能知些眉高眼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