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川陶妙妙两人刚走上鼓楼城墙来就听到了烟花爆竹的声响,彩色的烟弹应声而起跃上天空,渔民代表开始诵读祭海文;长队挥舞着鱼龙马灯奔走于台前;船老大们抬起装着海产幼苗的鱼缸放生祈求丰收……①

邓川看着眼前的一切又熟悉又新奇,祭海其实年年都有, 他以前也跟着爷爷来过, 只是第一次见到那么盛大的祭海仪式。

升帆号响, 红黄的祭海祈福旗在海风中张扬, 锣鼓震天,大小各异的渔船上纷纷插起了祭旗, 迎着海风远航一艘艘渔船扬帆出海。

尽管鹤门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欢庆之中,但喧嚣并不属于邓杉。

老爷子没有到人多热闹的地方去, 而是绕到了一个废弃的泊船处, 邓杉以前喜欢叫它小港, 但其实并不算港,它半封闭的空间只能站下几个人而已。

这里曾经是他的父亲停渔船的地方。

他记得造渔船的时候, 他还小, 但也有他的一份, 因为他帮忙去山上运木材了。

邓杉负手望向出海的渔船, 陷入了回忆。

每次父亲出海, 他就知道家里又没粮了。

老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恰好他家住在山脚下, 又离海不远。

家里连年收成不好,因为春旱庄稼不长苗,父亲就带着他一起顺着大路走到小港去。但父亲只是让他一个人呆在小港,不允许他一起跟出海。

因为小渔船并不牢固,若是遇到坏天气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邓杉并不是第一眼就认出这处小港的,它已经变得很不一样了。以前这里只有生满了牡蛎的礁石,每当退潮是就会爬满了“海蟋蟀”,每回他一跑过去,海蟋蟀迅速散开,因为动作太快邓杉从来没抓到它们。

父亲出海,他就等在原地,退潮时堤坝下一大截都是裸/露出来的。他捡了石头就开始凿牡蛎,砸不动了就开始捡海螺,抓小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