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好在报信的人回来的很快,前脚刚一进门,后脚就有人来禀报,钟闻月激动的连忙站了起来,就见一直淡定无比的钟闻钰神色间也不由有些紧张。

那侍从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还没来得行礼,就听钟闻月神色焦急道:“不必多礼,你且说阿钰可中了?”

“中了!中了!”那侍从满脸喜色,高兴的道:“第三名呢!”

钟闻月顿时笑了出来,心下的担忧一下子就放了下去。

钟闻钰松了一口气,这成绩倒是与他想得大差不差,他复上前一步,问道:“那头名和第二名是谁?”

侍从喘了口气道:“头名是一位姓秦的公子,第二名是姜国公府姜韧公子!”

这一回顾卿流倒是有些惊讶,道:“姜韧才是第二?”

虽说阅卷采取的是糊名制,但相对而言还是燕京城的学子占优势的,而在燕京学子中,又尤以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占优势。

因为一些当世大儒大多在燕京城,而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自幼便得名师教导,在那些大儒面前也是挂的上号的;此外,燕京城的学子在燕京多有才名,多多少少也能传到一些大儒的耳朵中去,若是再优秀一些的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就能在大儒的心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甚至还有机会上达圣听,这样一来,不管是对会试还是殿试都是极有帮助的。

否则的话,顾卿流也不会巴巴地为钟闻钰推荐章寅。

顾卿流对科举这件事不太了解,还是因为此次科举的人中有钟闻钰,还有一个向来同他玩得比较好的姜韧,这才多了些关注。

会试开始之前,燕京城中的人就在暗暗下注说是这一届的状元郎恐怕非姜韧莫属了,毕竟一来他自幼便有才名,二来当今皇后是他嫡亲的长姐,就算在皇上那也是挂得上号的!却没想到,成绩出来了,他竟然只是一个第二名。

顾卿流看着钟闻钰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问道:“那秦公子是什么人?”

钟闻钰定了定神道:“秦公子,名秦柏琰,出自滇南一带,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户出身。”

顾卿流脸色更是复杂,一个普通的农户出身,结果打败了姜韧还打败了钟闻钰?

钟闻钰似是知道他在想什么,笑道:“那秦公子虽说是出身低微,但难得的是他的文章言之有物,只是燕京城里没有什么名声罢了。我这些日子在燕京城里,也认识不少大齐各地来的青年才俊,方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也曾将他写的文章拿给老师看过,老师看了赞不绝口,直言他会是我的一个劲敌!”

那秦柏琰虽说名声不显,但因着自幼生于乡野,见识的也多是底层百姓的生活,写的文章也更贴近实际,关注百姓的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