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代本就没有什么娱乐,这对对子,竟也有有趣的地方,有人绞尽脑汁得到了一个答案,顿时神采飞扬,也有人落后于人,便想着如何出一道题,将人难倒。

兴趣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四门学里的诗学生员们从一开始的枯燥,渐渐发现了有趣,最重要的是,这种东西颇有一些竞争性,即便是那杨庭,也开始有了兴趣。

他们不再拘泥于学堂上做对,甚至是放了学,有相熟的同窗凑在一起也各自出题,各自破题,有人回了家,吃着饭,对别人的话也是心不在焉,满脑子在想着对仗,想着声韵,想着如何出一个难题,好在同窗们面前出一个风头。

这种气氛感染到了每一个人。

秦少游却是发现,自己的同僚对自己越来越冷淡了,外头的事,他也听说过不少,可是他能力浅薄,却是无计可施,自己……终究只是个小小的助教啊……这一点让秦少游突然发现到了一个道理,做了官,并非就是万事大吉的,仕途险恶,便如一片小舟浮于汪洋之上,一切都不能自己主宰,凭的却是那些上位者的心情好恶。

一言而定人生死,这或许就是权利的本质吧。

而自己,依旧还是过于弱小。

第42章 事了拂衣去

秦少游下了学便去藏书阁,摘抄一些觉得可用的诗句出来,值得庆幸的是,从前的那个秦少游虽是个书呆子,好处却是基础功扎实,毕竟任何时代,一个完全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都是凤毛麟角,属于熊猫级别的稀罕物,大家都是芸芸众生,像吃喝嫖赌之类都不可避免,可一旦沾了这等恶习,就没啥高级一些的追求了。

从前的秦少游不一样,他对任何低级趣味的娱乐都嗤之以鼻,秉承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精神,每日用功苦读,日夜不缀。幸好,现在的秦少游挽救了他,否则这个家伙当真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可。

这样的后果就是,秦少游的扎实基础功在藏书阁里很快显现出来,他发现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而且翻阅许多书籍,居然很快就能融会贯通,不容易啊……他不由感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幸好自己穿越的不是一个砍树的家伙,到时哭都来不及。

寻到了一些好的诗作之后,秦少游便背诵下来,有时到了课堂上也可以讲解。

秦少游的教学到了第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使学子们对声韵有了一定的掌握,第二阶段则是让生员们苦背诗词,使他们潜移默化;第三阶段让他们自由发挥,通过对对子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兴趣,加强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而现在就是讲解了,讲解的同时,让生员们尝试去作诗,就好像备考的考生一样,在最后一个阶段进行突击式的训练。

有一句话叫做文山题海,现在秦少游用的就是这个办法,每日开课先讲解一首诗,随即要求每个生员作出一首诗来,题目自然是秦少游来选,做不出,抄写隋唐诗词两百首一遍,不服气?这个不要紧,秦少游的刀功一向是了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