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秦少游顿时有些扭捏起来,老半天,他才道:“一切听从圣皇。”

武则天的唇边扯出了一丝淡笑,道:“秦少游有功,理应升官,为何要封爵?他终究是学官,封爵不合常理。依着朕看哪,还是升博士吧。”

这是一句很轻松的话,甚至是武则天用玩笑的方式道出来的。

可是崔詧的脸色却是变了。

他深吸一口气,道:“圣人,四门学固然有一个秦少游所以才出了一些成绩,只是这成绩终究只是算学而已,臣并不是说算术不重要,只是齐家治国,经史才是正道。这四门学的法门决不可贸然推而广之,臣看,太宗定下的学规就很好,既无求变的需求,何必要冒险尝试。老臣知道陛下想让秦少游为博士,为的是推广新学,老臣却还请陛下三思。”

他的话满是恳切,可是却洞悉了武则天的想法,直接予以了反对。

终于还是摊牌了。

武则天微笑道:“朕看哪,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四门学的算术已是首屈一指,卿家却又为何以为四门学的经史会不好呢?难道国家育才,不是以培养生员的才学为先么?”

崔詧摇头道:“圣人,才学再好,若无德行匹配,或许就成了祸乱的根源,而四门学雇请的讲师大多良莠不齐,即便能育才,可是何以育德呢?”

武则天一时沉默,论口舌,她哪里是崔詧的对手。

倒是秦少游一脸苦瓜,喂,讲点道理好不好,方才还在研究我的升官封爵问题,怎么一下子就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老半天之后,武则天带着几分恼羞成怒的意味道:“革新没有错,既然有效,就当推而广之。”

崔詧叹口气道:“圣人,现在的学规最早出自秦汉,此后虽屡有删减,可是却并无大的革新,圣人可知这是为何?这是因为治大国如烹小鲜,而教化之事更是重中之重,岂可贸然改弦更张,学务最紧要的还是求稳,因循守旧并没有错。”

武则天忍不住道:“那么商鞅变法呢?”

崔詧直视武则天:“变法之后的秦国去了哪里?”

武则天皱眉,她之所以希望改变,只怕现在的因素也占了很重要的原因,朝中充斥了门阀和门阀的得意门生,这些人垄断了所有教育的资源,同时,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也间接的垄断了所有经史的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