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倒是这时,有熟人来了。

李令月。

李令月气势汹汹,一见到秦少游,便大叫道:“完了。”

秦少游目瞪口呆:“我大孟津,当真要完?”

李令月苦笑,道:“谁给你通风报信,你怎会知道?”

秦少游比她笑得更苦,将上官婉儿的书信拿出来,李令月看过之后,不忘冷笑:“上官待诏倒是清闲得很哪。”

秦少游要吐血,都到了什么时候,这都要完了啊,你居然还能争风吃醋,你犯得着吗?他忙道:“事情可以挽回吗?”

李令月的脸又拉了下来,道:“问题就棘手在此,临淄王很快就要迎娶突厥公主了。按照规矩,李隆基那小子一旦娶了公主,就算是成人,他现在是临淄王,乃是郡王,朝廷必定要升格他为亲王的,而他的身份毕竟不一般,乃是本宫胞兄的‘过继之子’,胞兄曾为太子,他要封亲王,本就已经委屈,既要升为亲王,那么就必须重新择选封地,这个时候,他若是提出要孟津,即便母皇犹豫,可是文武百官,乃至于宗室,必定会极力赞成,再者,他新娶了突厥公主,又有了突厥人可以依仗,此事……看来是已成定局了。”

秦少游忍不住龇牙咧嘴:“这个小王八蛋,年纪这么小,就要坑我!”

李令月楚楚可怜地道:“是啊,这小王八蛋,本宫还是他的亲姑姑呢,说翻脸就翻脸。”

这个时候,秦少游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他忍不住狐疑地道:“陛下……为何会同意这门婚娶?此事牵涉如此之大,按理来说,是不该如此的啊,难道武家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的?”

第164章 破釜沉舟

秦少游的问题,可谓是切中了要害。

此次婚娶,牵涉到的乃是这朝廷内部的斗争,就算是陛下松了口,武家的人难道都是废柴吗?这些人素来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啊,难道就让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李隆基把人娶了?真要娶了,他们姓武的脸往哪里搁?

面子问题……他说不重要,其实当真是一丁点都不重要,脸嘛,要了有什么用,你看这朝野内外有几个要脸的?要脸的早就被来俊臣那孙子给煮了。可是有些时候……脸面还真的重要得很,至少对武家来说,就是如此。

他们能有今天,何德何能?武家可曾名列五姓七家?数百年前,家门可曾出过什么公侯?他们不是高门。既如此,那么在开国时,他们可曾像凌烟阁的功臣们一样立下过不世之功?他们照旧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