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页

可是接下来呢,等于是把大家的争议,摆到了议事堂中去,到了那时,肯定各自的利益不同,不得不围绕各自的利益进行博弈,士族内部之间,怕就要分化了。

秦少游笑吟吟的点头:“这是王先生和本王一道谋划出来的善策,便是希望诸公能够群策群力,既是为了弘农,也算是为了本王一道儿尽一些绵薄之力,至于这议事堂议长之人选,本王心中已有了一位人选,何不如,就让杨公来任如何?”

这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杨炯。

杨炯有些尴尬,倒像是自己以权谋私了似得,他干笑道:“老夫何德何能。”

杨炯的地位确实尴尬,当年李敬业谋反,杨家极力支持李敬业,杨炯也是李敬业最大的支持者之一,因此武则天平叛之后,摄于杨家的影响,倒是没有对杨炯怎样,却是不肯让他做官,以至于这杨炯一直在野,虽然也是悠闲自在,可是心里还是颇有些苦闷的。

照着这秦少游的意思,议事堂的权责倒是不小,倒是颇有些像是门下省和中书省的结合,而这议长,岂不是相当于宰相吗?

弘农郡虽小,可是实力却是不低,毕竟盘踞了这么多弘农士族,影响力虽不及关中,可是在天下各州之中,却绝对算是数一数二。再加上又有孟津这样的富庶之地,所以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都是不低,这个议长,其实就相当于整个关东士族加上神策军这个庞然大物的二把手了。这绝对算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既可保证士族的地位,又可一展所长,杨炯虽然客气,心思这一切却是真的动了。

秦少游笑吟吟的道:“本王看杨公足以胜任,却不知其他诸公,有何异议?”

大家面面相觑,一时之间,居然无话可说。

支持的人不在少数,如大家所言,这等于是士族参与了神策府的政事,简接的可以为自己的利益代言,而杨炯呢,本就是弘农第一豪族,地位不在崔家之下,由他出面,没什么不妥。

即便有少数人反对,可是反对就等于是反对杨家,更是不给弘农郡王面子,到时候你可就成了少数,傻子都明白,这姓秦的是个狠人,若是士族抱团在一起,人家方才有些忌惮,若只是你单打独斗,似乎神策府也绝不介意杀一儆百。

杨炯感觉是做梦一样,他心里早就开始谋划开了,他不禁道:“议事堂中,只有弘农诸公举荐的贤才吗?”

秦少游道:“议事之人,可设为百五十人,诸公可举荐七十人,其余的,神策军中退下来的武官需留有三十人,其他五十人,则为各地俊彦。”

弘农士族没有超过半数,不过议长却给了自己,而且各地俊彦,也有许多可转圜的余地,似乎没什么不妥。

杨炯又问:“可议之事,只要议事堂通过,当真可化为政令,得以实施?”

秦少游含笑道:“也不尽然嘛,若是如此,本王岂不是成了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