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页

可是骂有什么用,你骂他的同时,在河南府,却有无数人为郑荣叫好,郑荣也没有为此,少掉下一块肉来。

事到如今……似乎除了乖乖就范之外,也是别无他法了。

固然还有一些垂死挣扎的,可是绝大多数人,似乎都老实了起来。

无数的人口重新被清查出来,原本王莽新政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此,因为奴隶获得了‘解放’,按理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可是真正的情况,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对于这些失去了依附主家的奴隶们来说,他们虽然只是奴婢,被人视作牛羊,可是既然人家是牛羊的主人,多少还承担着养活他们的义务,谁愿意让自己的牛羊饿死呢?可是一旦无数人口挣脱出来,当时的王莽朝,却发现这些人根本无处谋生,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人反而成了流民,最终却成了反对王莽的主力军。

而显然……打击豪强之外,如何解决这些人的衣食问题却是重中之重。

万事开头难,其实并非不是这些人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只不过突然这么多人成为了自由人,反而无所适从,他们毕竟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维系自己生存的资本,所以对于五军府来说,最紧要的,便是进行妥善安置,某种程度,不过是教他们度过第一个难关,让他们逐渐融入新的生活,等他们熟悉之后,渐渐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就好了。

关于此事,神策府倒是帮了不少忙,王据在河南府寻了许多商行,希望这些商行趁此机会,去各州县置办一些产业,各大商行,也有一些这样的意思,毕竟那儿的材料更加便宜,无论是木材还是石材,乃至于矿石之类。

有了这些,就需要招募人手,勉强算是让许多让有了生业。

再加上神策府大量的钱财投入,四处兴修水利,开挖运河,修桥铺路,所需的劳力也是不少,总算没有让情况变得更坏。

新政走到这一步,虽然没有算什么大功告成,却也开始有了一些成绩。

此时的郑荣,固然是被万千人憎恨,可是至少他获得了秦少游的青睐。

……

秦少游已决心回洛阳去,卫州,毕竟不是久留之地。

况且这里的情况渐渐稳定,秦少游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必要。

对于镇守这里的两个人选,无论是郑荣还是王方翼,他都是极为满意的,这两个人,一文一武,确实都是干才,昭义五镇,只要按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用不了多久,便可以和河南府融合为一体。

自然,叫骂是少不了的,不过秦少游对此并不以为意。这个世上,任何一样东西出来,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从来不可能有任何十全十美的方案,既然总有人骂,那么不妨就让那些地主老财们骂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