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页

到处都是大车,甚至一些百姓,也开始参与其中。

大量的逃亡开始,通往洛阳的道路上,人流络绎不绝。

……

洛阳城里,本来一切如旧。

秦少游从卫州赶回洛阳,这洛阳城,比之从前已扩大了一倍,以至于城墙将整个洛阳一分为二,导致城内和城外的道路开始堵塞起来。

拥堵,似乎成为了整个洛阳头痛不已的问题。

因为城门只有这么几个,所以入城的通道也只有这么多,人口的暴增,导致每日出入城门的车马和人流往往将各处城门堵的水泄不通。

莫说是百姓,便是连巡城的官军,也是经常被堵的进退不得,尴尬的很。

眼下王琚的意思是,可以拆除现有的洛阳城墙,而后再在洛阳的外围,修建更大的城墙,不过……秦少游对此,却没有太大的兴趣。

拆掉城墙,就意味着城内城外不再是几个门来出入,内外街坊都可以连通,成井字形的结构,如此一来,进内城和出外城的道路就凭空多了上百条,这固然是好事,可是修建新城墙是什么鬼,这等于是,拆掉了一个小圈,却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一个更大的圈,把扩充的城市,全部容纳进去,只是这个范围更大的城墙,不但耗费巨大不说,最重要的是,假若未来,洛阳的人口继续增长呢?

难道以后继续拆,继续修?

这显然是一件很无聊的事。

人口暴增,其实是板上钉钉的事,在几年之前,城市的职能,不过是官府治所的衍生罢了,因为治所在这里,人们又有交换的需求,于是市集出现,人们互通有无,紧接着,一些人因为固定交易的需要,渐渐的有人开始定居,成为了非农的人口,只不过……城市的大小和人口多寡,其实也在于城市的需求。

因为有许多官人和商贾在住,因而就需要奴仆,需要供给商贾歇脚的客栈,需要一些烟花之所,可是这并不代表,这个容量是无限的,假若有人跑来洛阳,却是连生计都没有,这岂不是来找饿肚子的?

工作,才决定了城市的规模。

如今因为商业的繁华,手工业的兴盛,再加上各行各业的行业开始细化,理论上来说,现在的洛阳,需求的人口几乎已经可以到无限的地步,至少现在……已经没有了孟津了,这倒不是因为孟津被秦少游所裁撤,而是因为洛阳和孟津距离不远,两座城市已经联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