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页

一开始,守军还是会约束一下,这是贼军唱的歌,你唱这等歌,岂不是要造反不成,只是后来,也懒得有人理会了,因为这事儿屡禁不绝,况且那歌曲之中,也没有什么犯禁的内容,既没有诽谤圣君,更没有消遣韦皇后,大多都是一些思念家乡的词曲。

于是,一到了某个时辰,天色暗淡,那肉香味终于是散去了,当值的守军便打着饱嗝,当然,这饱嗝之中却没有肉味,心里很是遗憾,不过传统项目就要开始了啊,紧接着关隘下传出了声音,关隘上的人一听就明白,今日唱的原来是《出关塞》,本能的,他几乎能背诵出这些歌词了,大抵是异族入侵,保家卫国,男人们收拾行装离开家乡,父老们依依不舍,妻儿们依门相盼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中人也爱唱,于是关上关下一片吼声,唱完了,意犹未尽,不急,老司机是很有经验的,过了半柱香,就是下一首,今日第一首是出关塞,这第二首,多半是《女儿嫁》,这歌儿比较婉转,调子到时悠长,千万莫要让神策军的人唱,这些人是疯子,而且孟津人最多,孟津人的口音嘛,怪怪的,总是有一种怪异的强调,跟着他们一道唱,十有八九是要被他们带歪。

果然,孟津人特有的怪强调响起,关上的人就无人应和了,突然看着这月色,月儿有些惨然啊,凄凄冷冷的,又是一个受折磨的夜晚,还不如城下火炮操练呢,至少还能听个响。

不得不说,那关东的戏曲和歌曲,因为调子简单,歌词朴实,对于关隘上的守军的吸引力极大,虽然韦玄贞那样的人嗤之以鼻,可是架不住这年月听歌的都是小白,关隘上的守军在这时候,已经开始忘记了眼前的战争了。

在这里日子过的其实也挺好的,虽然背井离乡,曾经也担惊受怕过,不过现在,大家发现,其实城下的敌人并不是凶神恶煞,甚至还有些许可爱之处,关隘中的守军总结了许多的印象,比如他们天天有肉吃,他们一到了白日就咋咋呼呼的,操练时喊着各种的口令,炮声隆隆,看上去似乎很是辛苦,不过……似乎也不算太坏,而且他们唱的歌很有意思,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歌出来,这新歌……起初听时怪里怪气,可是慢慢接受了,居然发现挺好听,而且唱出来的时候,也是畅快淋漓。

总体上而言,做贼军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当然,大家最多也只是起了这个心思,却是没有人敢这样做的,有时城下的魏军会来护关河里提水,偶尔也会跟关上的人打个招呼,关上的人便厉声大叫一句,呵斥他们赶快走,然后一副要准备弯弓射箭的架势,而关隘下的人也不怕,慢吞吞的提了水,有人居然还洗漱一番,这才心满意足离开,等他们一走,关上的人便朝下射上几箭,那些武官们呼喝几声,便在一个时辰之后呈报上去消息,说是有贼来袭扰,守军神勇,射箭回击,贼惧,落荒而逃。

一开始,这些鬼话韦玄贞和张晋还真信,可是他娘的每日都是这么个消息,也没见射死一个贼军,他们就回过味来了。只是这个时候,他们倒也没有大胆到要杀鸡儆猴,因为下头的人都这样干,如今好不容易太平了几日,若是非要闹出一点事端来,谁晓得会不会闹出军中哗变的事。

最后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索性假装自己信以为真。

如今……春去冬日,天气已越来越冷了,每日清早的时候,关隘的墙上便要结上一层层的薄冰,前几日,下了一场寒雨,以至于城楼的檐下结起了一个个的冰凌子,隔三差五便啪嗒嗒的落下来。

今年的冬日,似乎比之往年更冷了一些。

第604章 雪中送炭

一旦入冬,关隘上的人就不太好过了,北风冷飕飕的,那冰凉仿佛侵蚀到了骨子里,霏霏雪絮弥漫天穹,入目所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不得已,当值的守军只好在城墙上点起篝火,一个个蜷着身子取暖。

而城下的操练和歌声却从未间断,军中已有传言,说是城下贼军,不但穿着皮衣,里头还裹了棉布,全身包的似粽子一样,根本就不畏寒的,偶尔,会有一些城下的贼军到护城河这儿来凿冰取水,他们穿着厚重的靴子,全身果然是紧身的皮衣,外头还套着一件轻铠,厚厚实实足以御寒,不过这套行装有些笨重,似乎对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影响,毕竟每日操练,伙食又好,这些精壮的家伙早就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早就不惧了。

守军们也只有羡慕的份了,即便是禁军,朝廷显然也不可能奢靡到这个地步,和关隘下的人一比较,顿时感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让人想死的心都有。

而在秦少游的暖帐里,十几个炭盆燃烧着发红的炭火,搁置在大帐四处,这儿已经是温暖如春,军中的将军们,早已是饥渴难耐,请战的声音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