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页

而韦玄贞已经惹起了所有人的怒火,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几乎是人心中最大的弱点,御寒之物送了去,就必须发放,而一旦发放,就会有人得到,而有人却得不到,得不到的人心中生怨,尤其是在这天寒地冻的雪天里,当他们穿着单薄的冬衣卫戍在各处关隘角楼的时候,心里的怒火就会与日俱增,当有人因为寒冬而生出了寒病,以至于病入膏盲的时候,他身边的袍泽就会更加怒不可遏。当那些穿戴着厚重的皮衣出现在其他人的眼中时,这种愤怒和不平就会如一团大火熊熊燃烧,以至于任何雪水都无法熄灭。

韦玄贞有麻烦了。

秦少游看不到城墙上那些穿着单薄冬衣的守军,但是几乎可以想象到,这天寒地冻的天气里,这些人是如何的跺脚、呵气。

每一次大雪来临,韦玄贞的女性亲眷们只怕就会被人问候许多遍吧。

秦少游想到这里,不禁傻呵呵的笑起来,不过……显然他并不急着入关,他还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慢慢去酝酿,就如他已播下了种子,就要耐心的等待着开花结果。

这一段时间,反而是秦少游最清闲的日子,从前他总是马不停蹄,仿佛都有忙不完的事,而如今,他却是突然净下了心,陡然察觉自己无所适从,好像自己确实是无所事事啊。

有时他索性便带着人,到附近的雪林里去狩猎,有时便躺在舒服的大帐里,看着从洛阳那儿送来的一些话本和演义小说。

洛阳早已进入了市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识文断字,也越拉越多的人成为了某种形式的中产阶级,而这些人最大的标志就是,他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是已经不再为衣食住行而担忧了,他们在此之外,更是有了一些闲钱,开始注重一些精神上的享受,自然……他们不是士族子弟,所以也玩不起那种高雅的东西,因而,一些戏曲和小说故事开始流行起来,正因为需求开始渐渐旺盛,已经越来越的人投身进这些专供人精神享受的行业。

这几日叶春秋看的,乃是一本新近时兴的《庶子风流》,故事未必精彩,却也能打发一些百无聊赖的时间,而最重要的是,叶春秋能假装自己在看书。

转眼,函谷关已经开了春。

严寒总算是过去,函谷关里虽然守军已经松了口气,可是情况却更加糟糕了,开春之时,万物复苏,疫病也开始流行,在魏军之中,为了防止疫病,早有专门的随军大夫制定出许多的措施,譬如提供热水,供士卒们清洁,譬如多煮一些防疫的汤水,各营都要配备大夫若干人,一有情况,就要立即诊治,至于药草,那更是供应充足。

可是函谷关内似乎又出了问题。

操心啊。

秦少游终于忙碌起来,他为函谷关里的守军操碎了心,疫病在函谷关内已经开始流行,其实这都是常态,这时代的军队,大抵都是如此,因为对疾病的妨碍水平较为低下,更重要的是,物资补充兵不充分,所需的大夫更是少之又少,说句实在话,这时代能治病的都是读书人,没读过书,谈什么治病?可问题就在于,一般能读得起书的,哪一个不是显赫人家,而这种人,当然不可能屈尊去给人做大夫,在关中,大夫本来就凤毛麟角,勉强有一些大夫,那也是蹩脚的很,指望他们治病,那还不如相信巫医跳大神。

而关东的情况显然要好得多,这既得益于生活的改善以及教育的推广,最重要的是,太平学几乎有专门的太平医学院,每年从那儿培养的大夫足有上千人之多,而几乎有三成,都直接被征入军中,以至于军中的大夫不少,随军的大夫,几乎成了标准的配备,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关中军,他们现在的处境可以想象。

秦少游已经组织了一个三百多个大夫组成的紧急援助队,并且派了使者入关,自然是表示愿意提供大夫,以免疫病横行的函谷关里出现大规模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