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动手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1565 字 2022-11-17

元朝统治对中国文化的伤害,到底有多大。是很难详细说出来的。别的不说,单单看宋朝与明朝根本就是两个画风。而宋朝与明朝相差不过百年,三五代人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元朝对文化的摧残。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这是元朝对社会阶层的分类。

读书人仅仅比乞丐好一点而已。

这种情况下,谁还信什么圣贤书,谁还信什么子曰诗云。

诚然,元朝后期举行过一些科举,似乎将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一些,但是奈何,取进士之中,汉人仅仅占一小部分,而蒙古回回等族裔有更多名额。而汉人之中的南人,也就是原南宋地界的人。更是一小部分的一小部分。更不要说,即便考中进士又如何?

刘伯温是元朝进士,也是天下奇才。最后下场不过回乡,即便任官,更多是转折州县之中。因为元朝任官重跟脚,也就是出身。

虽然有一些读书人传承下来,就好像宋濂。宋濂师承能直接到朱熹这里,是朱熹数传弟子。但是宋朝更多的底层读书人,都不存在了。

这也是朱元璋停了十年科举的原因,因为选不出人才来,没有足够的读书人。

其实明初的时候,理学并不是太兴旺的。原因也很简单,明初文化本身就在低谷之中,虽然有一些元代遗臣点缀,但是很难说有什么名家。

各种思潮都有。

就好像有名的刘伯温,也算是明初一个典型,他就不能算理学中人。

洪武初年科举的时候,也没有将理学当成主要内容。

是朱元璋想来想去,最后不得已确定理学作为科举主要内容。然后由明成祖加强。最后成为了大明治国中心思想。甚至可以说,朱元璋完成了一次中华文化的复兴。

只是朱元璋因为自己本身的缺陷,他是成年之后才开始认真读书的。很多儒学微言大义,他其实不大懂。再加上理学是元代的显学。最后演变了历史上的样子。

而何夕来到这个时期,正是朱元璋对理学进行最后的权衡时刻。如果没有变化,在数年之后,朱元璋对四书五经进行删减之后,重启科举,就以此为中心了。

大明中枢还是这样,至于郭桓这种,根本没有将什么圣贤书看在眼里,估计觉得擦屁股都觉得纸硬。

何夕一时间气得说不出话来。

郭桓忽然抬头看看天色,说道:“时候差不多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来见我。但是我并不是傻瓜。你这一次过来,以你为幌子,暗地里是锦衣卫来查我。我已经看破了,想来,你在这里,锦衣卫已经开始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