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有原来屠宰车间的,也有下属工厂如罐头厂的,最多的来源则是轻工局,有四个年轻人是今年新毕业的中专生,全都要求家里把自己送到了外资的西捷制药。

看到这样的构成,管慎也是一阵无语,先问:“车间里的东西,都认识吗?”

除了贺海川和宁民,自然全都摇头。

“有学过生物或者化学的吗?”

除了贺海川和宁民,依旧都是摇头。

西堡肉联厂送人来的干部也有点不好意思,赔着笑说:“找个师傅带两个月,都能学会。”

管慎面色难看,说:“这种情况有点出人意料,我写个报告,你们都签上字,证明员工来源。”

西堡肉联厂的干部一个个面色铁青,没有一个愿意签字的。

管慎没办法,找到杨锐,问他能不能培训这样的员工。

杨锐只能勉强道:“再找10个人来好了,最后谁培训的好,就用谁,如果都没培训好,就先用20个人做10个人的工作,以完成任务量为第一目标吧。”

管慎没有好主意,同意了杨锐的意见,但在操作的时候,他又留了个心眼,干脆没从西堡肉联厂找人,而是在报纸上贴出了招聘启事。

第二天,杨锐批阅了锐学组的卷子,就骑自行车去西堡肉联厂,未到厂门口,就见了排队的人群。

足有数百人围在西堡肉联厂的大铁门外,里面的保安神色紧张的守着挂了铁链子的大门,外面则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起来,不时的有人喊“我们来应聘的”,“是不是招人”之类的话。

杨锐一看,也不用往里挤了,到了门边,保安也不可能放开大门。随便找一个外圈的人问一下,就听对方喋喋不休的说起西捷公司和公开招聘。

守在这里的,除了20岁左右的年轻人,还有许多明显是陪着子女来应聘的家长,杨锐看着不断增加的人流,也不禁头上冒汗。

制药工厂最多也就要10个人,现在怕有近千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