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你都上大学了,还关心这些做什么?”

姚悦脸一红:“我也想我高考的时候,提高三十分是什么样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提高分数的,分数越高自然越难。”杨锐说着停下脚步,看看四周,道:“我想看看你们生物实验室的仪器和器材,哪里能看到?”

“那要找教授拿钥匙的。”

“甭找他了,你给我说说你们最好的仪器是什么?”杨锐想据此判断一下河东大学的硬件储备。

姚悦如数家珍的道:“生物膜电参数测量仪,回转式细胞培养器,大型旋转蒸发器……”

“好东西不少。”杨锐心里一动,问:“仪器你能随便用吗?还是要仓教授允许才行?”

“有些可以,有些不行。耗材很贵的,另外,特别费电的也不行。”

杨锐苦笑:“电费都掏不起?”

“就算学校掏钱,也不能随便用呀。”

“这样啊……对了,你有兴趣写论文?咱们倒是可以合作。”

“合作?怎么合作?”

“我确定论文的方向,完成主要部分,你按照我的要求,利用我没有的学校仪器,完成次要部分,以及其它的辅助工作,论文给你署第二作者名。”杨锐目前买到的好仪器不少了,在他的实验室里,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仪,高速离心机等等,都是80年代能见到的好东西,但就仪器的全面程度来说,远不能与正规机构相比。

杨锐暂时也不想购买大量的普通仪器和器材,这些东西加起来也要不少钱,但到处都能找到,他准备有更多资金,或者上了大学以后,再配齐它们。

不过,杨锐也不会就此停止撰写论文,稍微有点档次的理科论文都需要实验配合,所费时间不少,不拼命的话,一年也写不了几篇。而不管是学阀还是学霸,都是用一篇篇论文积累起来的。

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当某一个领域充斥着你的论文的时候,你就是该领域的学阀了,不用数据和论文,说什么就是什么。当许多个领域的开创者都是某个学阀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大犇了。

论文也不能完全照抄,杨锐记忆中的论文都有自己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某些已经写出来了,杨锐就得把它们找出来,某些文献还没有写出来,杨锐就得自己证明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