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按道理说,他都是《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杂志的审稿人了,用不着投稿信来说明自己的背景和个人信息了,但因为这次的论文数量实在太多,他觉得有必要说明。

六篇论文是按照进度来分配的,但究竟是合并成一篇,两篇还是三四篇,杨锐其实都不在乎,只要能发表了就好。一篇文章里的内容越多,被引用的几率也就越大,总体而言,对杨锐也没什么不利。

当然,若是合并了,杨锐就论文总数来说就变少了,他得告诉期刊的编辑自己不在乎,可以随意合并或单载,免得信件来往,浪费时间。

除此以外,杨锐又顺手写了一封授权信,允许华锐制药有限公司雇佣的律师,代理注册相关专利,并将之放在华锐制药公司的名下。

华锐制药是杨锐的独资公司,香港又是个自由港,比注册在杨锐本人的名下还要方便。

吴倩好奇的看着杨锐写信,一会儿赞道:“你好厉害,这是英文吧,写的这么流畅?”

“老师教的好。”杨锐说的是景语兰。这个温婉的大美女的英语相当有水平,一对一的教学效果也很不错。杨锐的应试能力也许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在应用方面,确实收获不少。

吴倩眼珠子一转,也问:“是不是那个特别漂亮的英语老师?”

“这个你也知道?”

“镇里都传遍了,说是大城市来的漂亮姑娘。”吴倩娇笑道:“你不会以为,这么大的事,还能藏起来让人不知道吧?”

“这算是多大的事。”杨锐失笑,将信纸叠好,放入信封,粘上糨糊。

吴倩递给他邮票。

杨锐拿在手里,就有点贴不下去了,问:“用鸡票寄信,浪费了点吧。”

“鸡票?这也太难听了。不用它寄信用什么?这是新送过来的邮票。”吴倩拿出来的,正是81年发行的鸡票。邮电部一共发行了900多万枚,大部分是用来寄信了。

和80年发行的第一张生肖猴票相比,鸡票的价值差了不少,到30年后,价格只有猴票的三十分之一,但也达到了三四百一枚的程度。

杨锐的这封信,要用整整一排的8分鸡票才够,随便算算,就是大几千上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