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在一片赞扬声中,胥岸青的昂首阔步的离开。

此时的考场,却是一片哀鸿。

1983年的物理试卷是出了名的难,虽然表面上看,考察的都是大纲和教材里的内容,可深度和难度是截然不同的,而且题目的分量还很重。

即使是杨锐,做到第四大题第一小题的时候,也都发愣了几秒钟,因为题目考察的是螺旋测微器,这东西,100个学生里有99个没见过实物,教材里也只是简单的讲了讲构造,许多学生即使看过,也没有仔细研究过,偏偏螺旋测微器的单位读数很有特点,弄错的学生汗牛充栋。

此题,抽样统计的得分率仅有166。

除此以外,第六大题和第七大题还要求说理,分析超过临界深度后,物体自行下沉的原因。

这样的题,别说83年的学生了,交给13年的学生做,一时间也要闷头。

当然,如果表达能力强一点,这样的题还是能做的,不过,做物理题做的要写说明文,违和感还是很强烈的。

结果更强烈,第六大题分析自行下沉原因的抽样得分率仅有61,进而使得该大题的全对率只有11,也就是1000个学生只有10个人全做对了!

这样威猛的试卷,扣多少分且不说,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却是无比的巨大。

做题做错了,和看着题不知道怎么做,感觉可是截然不同。

除此以外,今年的物理试卷,还有许多后世学生难以见到的创新之举,比如多重选择题,它要求的是在多个选项中,选出多个答案,而且必须是全部的正确答案,这比多项填空题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有干扰项的存在,很容易就选错一个。

而只要有一个答案没有选出,或者有一个答案多选了,此题就会判负。结果,多重选择题的零分率高达74。

当杨锐做到这题的时候,虽然解的很轻松,可他以补习老师的角度来评价,也唯有一个词能形容:

恶毒!

这是一份凝聚了满满的恶意的试卷,薄薄的一页纸,不仅要学生知道教材中的每一个边角料,还要学生们综合已有的知识,近乎完美的答题。

指数,浮力,力学和热学综合题也就算了,它还要求考生利用镜面边缘的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与凸面镜的观察范围的知识,进而自行扩大到利用凸透镜边缘折射光线,确定观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