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页

“你呀你,说你什么好呢。”姚母打断姚悦的话,用手指点了点她的脑门,道:“工作是分配的,分配的不还是人?再说了,分配工作的时候,总要考虑到本人的意向吧,他如果读的学校好,想回来还不是再容易不过的事?留在北京上海也可以,到时候,我们去看你。”

“你又说到哪里去了。”

“你妈我说的才是正理。这样,我批给你50块钱,你看着买样好东西。”

“不用那么多。”

“剩下的拿回来。”姚母就此决定,并道:“人我见到了,挺满意的,一会我找个地方休息会,你可以多呆一会……你妹妹也是,看看人家学校怎么估分的,晚上咱们赶最后一班车回去。”

姚悦顿时觉得一阵轻松,连忙说好。

姚母又转悠了一会,找了个空的教室坐进去,找了个有阳光的地方,揉腿揉胳膊。

姚悦留在教室跟前,听杨锐和鸿锐班的学生们讨论估分问题。

姚乐早就钻到了人群中,像是土著似的,竖起了耳朵。

“李学工485分了,那不是快500分了,有没有这么高啊!”学生们自动忽略杨锐的650分,从第二名的李学工看起。

李学工一直是个老黄牛似的学习者,用大众观点,就是死读书的呆子。不过,杨锐倒是挺喜欢这个书呆子的,至少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把握住了手里的所有资源。

富二代或官二代自然是不屑于做书呆子的,可在西堡中学这样的地方,有书读的时候,你不整个人扑上去读,又有什么前途可言。等到中学毕业,读不了书的孩子想过点好日子,付出的将是十倍百倍的代价,即使是杨锐这样的乡党委书记的儿子,最多也就是混入县乡一级的公务员队伍,期盼20年以后能提一个正科罢了。

而在这个时代,大学生毕业三年就正科的汗牛充栋,尤其是那些读了好大学,又分配到中央和省级机关工作的学生,20年做到正处级是稳稳当当,实职正处也不困难。无心仕途的书呆子同样深受宠爱,无论是走学界路线还是商界路线,都会比其他人顺利和轻松许多。

李学工往下,是一水的460分,450分,440分……低的也都超过了300分,而且超过350分的人为数不少。

相对去年的成绩,参加锐学组的学生,成绩提高了150分以上,相当于普通学生多考了两门课都不止。

这样的分数,自然令众人兴奋不已,但也不免引起疑惑。

“今年重点分数线,真的会是415分?”看着杨锐写在黑板上的大大的数字,不少人都显的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