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页

“富教授是个副教授?”

“是。”虽然有点绕口,钟志文还是听懂了。

杨锐点点头,将期刊递回给钟志文,说:“挺好的。”

他没多做评价。放在杨锐读研究生的时候,所有重点专业的研究生,毕业都要发表sci级的论文,虽然80年代的sci文章相对中国学者虽然金贵,但在北大这片地,也不好说是优秀了。

当然,富教授的最强实力肯定不是这么一篇论文,否则他根本就凭不上副教授。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富教授在基因分析领域的水平,也就仅止于此了。

哪怕是现在的杨锐,都不会轻易发表sci入门级的论文了,免得降低了格调,只能说,富教授对于这片领域,也是处于学习状态。

这篇有关rna前体的文章,与其说是富教授的研究,不如说是富教授的学习报告。

杨锐就此了结到学校普通科研人员的水平,心里稍稍有点不以为然。

在尖端领域,中国学界的反应,还是相当迟钝的。

钟志文对杨锐的回应有点不爽,问:“挺好的是怎么个意思?”

“仅就这篇论文看,还是有水平的。”杨锐说的实在。一篇学习报告发表sci入门级期刊,这与研究生用两年时间发表一片sci入门文章还是有极大的区别的。当然,离牛的层次还是有点距离的。

钟志文却觉得导师很牛,面对杨锐的态度,皱眉道:“你看得懂吗?看不懂,有没有水平你怎么知道?”

……

第271章 科研组

“虽然没做过专门的研究,但基本的判断能力我还是有的,这文章,看懂自然没问题。”这时候,杨锐又怎能示弱的。他已经是《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的审稿人了,要是被人说连一篇入门级的期刊都看不懂,以后就没法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