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页

“人家都能自己做项目了,肯定是有些不一样。”大三的本科生最羡慕此点。

“说不定就是家里厉害,听说他挺有钱的?”

“高干子弟吧,谁知道呢,不过,这个英文写的还真好。”大三的本科生记忆犹新的说:“要是被理查德看中了,这小子可就一飞冲天了,伯里克加州大学啊,我要是能留学那儿,少活20年都愿意。”

“人家高干子弟,用不着少活20年就能去了。再说了,你说少活二十年就少活二十年?我还少活三十年呢。”

“我少活40年。”

“50年!”

“60年!”

大四生幽幽的加入战圈:“朝闻道,夕死可矣。”

研究生和大三生瞬间叹服。

……

王永确实存着送杨锐出国留学的想法。在他看来,能在大一做到现在这种程度的杨锐是真真正正的天才,而这样的天才,是不应该被埋没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学里的。

经过在美国的一年访问学者的学习,以及多次国际会议的参与,王永对中国的教育水平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定位。

就1984年中国大学百废待兴的状态来说,清华北大的条件甚至比不过埃及的开罗大学,更不要说与伯克利加州大学相比了。

王永相信,杨锐如果能去加州大学,一定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

而理查德是最好的机会。

在加州大学,像是他这样的教授,对于个别的外国学生,完全可以做到一言而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