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页

国内目前的研究生教育是很浅的,博士教育就更浅了,与欧美的教育水平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公派留学其实是被鼓励的,任何一名学生,如果能考上公派研究生,就意味着国家会为你出二十万三十万乃至更多,再加上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数十倍上百倍的工资水平,这样的机会,自然是大家竭力争取的。

王永缓了一口气,说:“想要出国留学,就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你要知道,加州大学的教授权力是非常大的,理查德的一封推荐信,价值不菲。虽然你考取公派留学生不太难,但有一封推荐信,或许会增加你去名校的机会……”

“王教授……”

“嗯?”正说的起劲的王永停了下来。

“理查德的实验室里的要求是什么?专利和创意如何分配?”

“啊,这个我没问,一般怎么分配就怎么分配吧。”王永显然不觉得专利有什么重要的,转过头来还教育杨锐说:“只要实验室的条件好,专利不是要多少有多少吗?你不要太执迷这些没什么用的东西。”

杨锐对此颇为无奈。

后世的教授,尤其是生物系的教授,忙碌一生几乎就是在为专利而工作。一名教授或者研究生的终极目标,就是研究出一个值钱的专利,然后天天穿阿玛尼给学生上课。

医药公司也非常鼓励大学研究员的专利研究,因为在基础研究方面,大学始终占据着优势,而在教授们来看极值钱的专利,对医药公司来说也是无利可图的,所以,他们宁愿每年纯支出数亿美元的赞助,也不愿自己进行相关的研究。

当然,医药公司向来是财大气粗的存在,看不上几百万几千万美元也很正常,而年薪几万美元的教授,若是能舔到几百万美元的胡萝卜,也是非常的满足。

所以,自80年代以后,教授研究员吃专利,医药公司通吃的格局渐渐形成。

中国的专利制度一向落后,王永不理解也是正常,他还存留在老一辈的念头里,换着语言教育杨锐说:“我们做研究的,归根结底是做基础研究的,眼光要看的远,但目光要放的近……”

“教授,我真的没时间做理查德的实习生,就算我不在乎专利,我也有别的工作要忙,比如唐教授的实验室,还有我自己申请的项目。”

“你的项目不是已经结束,申请验收了吗?”

杨锐一时语塞。

王永又道:“唐集中的实验室有其他人,你也不用忙。出国留学是好事,是大事,你要是不好意思说,我给老唐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