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页

杨锐拿到手又没有花出去的分红不少,另一方面,为了筹建实验室,他不能用于长期投资的现金也不在少数,因此不再吝啬于购买国债。

对小陈来说,十万元国债的刺激性不亚于连发三个月的奖金,过滤掉乱糟糟的科研名词,他立刻兴奋的返回与主任商量。

分理处的主任亦是毫不犹豫的召开全处的会议,商讨取悦于杨锐的方式,并直言道:“咱们分理处建立多年,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大家也都建立了许多健康的个人关系和个人渠道,现在,就是利用这些渠道的时间了,想个办法,给杨锐同学,引荐一位生物学界的名人。”

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大客户服务与会议。由政府雇员组成的会议,商讨如何利用政府政策的漏洞,是此类会议的主旋律。

分理处的大姐大首先举手:“生物学界的名人,是什么人?”

分理处主任耐心解释:“各个生物研究所的学者啊,主管科研的领导啊,最好的选择是学部委员,就是中科院最厉害的那几个……”

“这我们哪认识啊。”会议室里一片嚎叫。

“又不是让你们认识,能找到介绍认识的人就行了。”

“给介绍人好处不?”大姐大本能的抓住重点。

主任点头道:“当然有好处,要是事情最后能成,我可以找房管局的,帮忙解决一套两室一厅的楼房。”

现在的住宅都是国家的,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房管局则掌握着大量的现房,以低价出租的方式,给本地市民居住。不过,此类房子亦有不同的档次,好的如白崇禧的白公馆、汪精卫的汪公馆,宋美龄蒋介石的爱庐,差的有角落里的楼梯间。

对高干以下的当地居民来说,两室一厅的楼房差不多是顶级条件了。

在这个人均居住面积仅仅三五平米的年代里,四世同堂十二平都不算新闻,五六十平米的楼房可以说是奢华级享受了。

而且,这样的房子虽然没有产权给个人,但只要人活着,都是可以一直续租下去的,住房改革的时候,此类公租房也都是优先卖给个人的。

这次连郝玉都是轻吸了一口气,问:“主任,房管局能答应了?”

“我想办法,你们不用管这些,你们的任务,就是发动关系网,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咱们分理处,谁能做好这个中间人,谁就是今年的先进个人,他本年度的任务,减少一半。”

这下子,会议室彻底热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