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页

王晓芸吃完蛋糕,洗干净手,穿上实验服,就对杨锐笑道:“你来安排工作吧。”

杨锐也不客气的道:“你先从助手做起,先给黄茂打下手。”

见王晓芸脸色未变,杨锐继续道:“你现在对我们的实验内容还不熟悉,首先应该尽可能的了解情况。你的独立任务是写一篇相关的综述,最好发表在sci期刊上,如果不行,就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文章发表以后,你就可以独立成立小组了,补贴也会增加。”

王晓芸的眼睛稍微瞪大了一些,然后答应了下来。

等杨锐出了房间,王晓芸才扯着涂宪,低声道:“发表一篇sci的综述?这要求也太高了吧。”

综述本身就是针对某个领域,综合大量的原始论文,进行的归纳整理,分析精炼,再高级一点,要就从中分析出来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一篇有关于钾通道的综述写出来,即使是完全不了解这个领域的人,也会变成熟悉,所以,写综述是最好的科研锻炼方式之一。

用另一种方式来理解,像是华锐实验室过去半年的工作,若是全部写出来,都能凑成一本不薄的书看,许多大学教授开的课程或撰写的著作,其实也是这样的最新研究。如《蛋白质结构》一类的书籍,经常就是30年前的热门题材。

而写综述,就相当于一堂开卷考试,sci的综述要求,就相当于考满分,国内期刊的综述要求,就相当于70分。

除了牛级选手,厉害的研究员也就是发表一篇入门级的sci期刊。

涂宪也没试过发表综述在sci,只能劝老婆道:“不是说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也行?你写好了放你们研究所的期刊上,不是也一样。”

“这又不是评职称,糊弄谁呢,这是测试我能力呢。”王晓芸咬咬牙,道:“我要是写一篇sci的综述,肯定受重视,我要是写我们研究所的期刊上,能分到的课题也差了吧。”

涂宪也猜是如此,想来想去,笑道:“咱们先写,写成啥样是啥样,你说对不对?”

王晓芸“嗯”了一声,低头思考起来。

和涂宪一样,她也没有辞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工作,但在未来几年时间里,王晓芸决定将事业的重心放在华锐实验室,如此一来,她能具有何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自己在华锐实验室的受重视程度了。

对王晓芸来说,要在国内期刊发表综述是比较容易的事情。现在的国内期刊,根本就是综述满天飞,一本月刊上面,翻译的论文占四分之一,所谓原创的论文占四分之一,剩下一半全是综述。

放在国外,这样的期刊直接可以删减成半年刊或者年刊,但中国有中国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