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页

“北京大学!就是有茅盾,朱自清和徐志摩的北京大学。”小任一句话暴露了自己文学女青年的真面目,眼睛里都是星星在闪烁。

韩姐说:“茅盾和朱自清的书我看过。”

80年代是文学青年的世界,文学就像是时尚一样,不一定要所有人都亲身参与,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收到影响。

小任用细碎的声音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边的云彩……”

“对,我听过,猛的让你一说,给忘了。”韩姐嘿嘿一笑,捧着肉嘟嘟的大脸盘,道:“我以前有本散文集,后面十几页印的是诗歌,就有这个。”

杨锐听的眼晕,别人坐在自己身边,旁若无人的谈论自己,这种体验还是相当有趣的。

要说起来,是稍稍有些羞耻,但更多的还是骄傲。

当然,这要看他们谈论的究竟是什么内容了。

像是这位韩姐前半截散文,后半截诗歌的散文集,就让人听的很是害羞,不禁联想,当年的《少女之心》似乎就是这般传播起来的。

吴倩则有意无意的将目光放在杨锐脸上。

自己的认识是一回事,听别人的评价又是一回事。

或许是因为认识,吴倩虽然对杨锐的成绩很是羡慕,但还没到崇拜的程度,可是现在,比较一下身边的脑残粉小任,吴倩猛然发现,杨锐得到的可是第一啊!

不是班级第一,不是年纪第一,不是全县第一,不是全市第一,不是全省第一,而是全国第一!

中国有多少青少年,有多少高考生,吴倩不知道,但怎么想也知道,第一永远只有一个人。

而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国举行了几次高考,也就有几个全国高考状元。

什么叫屈指可数,这个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