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页

显然,教授的儿子边建明同学,在学校的时候,并不需要费心的应对环境的变化。河东大学身为河东省唯一的重点大学,自然拥有全套的教育机构,从两三岁孩子入学的托儿所,到五六岁孩子入园的幼儿园,再到河东大学附属小学,河东大学附属中学,以及河东大学本身,边建明连河东大学的院子都不用出,就完成了人生的全部教育工作,而且都是在省内有名的教育机构中完成的,老师们对他虽然不像是亲爹一样好,总归是多有照顾的。

这次被交流到北京来,不是边建明第一次出远门,却是他第一次独立进行各种决定。

边建明同学于是勇敢的运用起所学的知识,以一名共青团员和预备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和同伴……

杨锐旁观边建明和苏先凯的对话,意识自己面对的是一名年轻的党员的时候,顿时意兴索然,中美合作所和斯大林都不能做到的事,他也不指望自己能做到。

“姚悦,那边有休息室,有一间小卧室,还有卫生间和浴室,里面的卧具每天都有人换,你把门锁上就可以休息。招待所就不要去了,现在的招待所,连个热水都不肯提,卫生条件也够呛。明天要是没事的话,你就可以参与实验了。”杨锐放弃了边建明,自顾自的给姚悦介绍了起来。

姚悦早就不想理边建明了,这时候只是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晚上还是想去姚乐那里,休息室就不用了,恩,接风也不用了。”

杨锐爽快的道:“行,那你去打电话吧,给你放两天假,大后天过来实验室,咱们正式开始工作。”

“好,那我明天去报到。”

“让老苏陪你去。”杨锐说着就喊苏先凯,继而向姚悦解释道:“现在不是报名时间了,你得先跟着其他班来上课,有空的时间来实验室,书本和宿舍的安排,都让老苏帮你跑一下。”

说着,杨锐从门口的柜子里拿了一条中华烟给苏先凯,道:“介绍信。”

现如今,办事没有香烟开路是很难的,许多办事员也不一定就差那一包烟,但人人都送,就你不送,自然显的不够殷勤,不够尊重人——只有领导办事,才不用送烟。

苏先凯在实验室里呆了一段时间,也有些习惯了杨锐作风,笑着拆开香烟,笑道:“我先抽一根。”

边建明在旁呲牙咧嘴,发现没人理自己,悻悻的道:“我去招待所了,明天到哪里报道?”

苏先凯看了一眼,杨锐摇摇头,老苏同志就明白了,笑道:“这位同学,我是去帮姚悦报道,你自己去找学生处好了。”

边建明愣了一下,意识到自己被排挤了,愤然背起包,道:“自己报道就自己报道,有什么了不起的。”

眼瞅着边建明离开,杨锐哑然失笑,道:“这小子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要到我的实验室来打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