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页

“不是北大或者外交部。”杨锐摆摆手,近乎自言自语的道:“不管杜邦是幕后主使,还是捷利康有什么想法,都不影响我原先的计划,还是先找钱,唔……说不定,幕后主使是杜邦,比捷利康还好点。”

郭威问:“为什么?”

“现在还不好说,我要试试看。”杨锐转头要走,又站住了,道:“郭叔,今天的消息很重要,你要帮我保密,一点都不能泄露出去。”

“好。”

“一点点都不能泄露出去,弗兰奇算是够朋友了,杜邦在没有发起诉讼之前,估计也有些保密准备的,至少不会让国内知道,您这边再帮我保密,我就有多一点的空间挪移了。”杨锐再三说明。

郭威严肃起来:“我守口如瓶,另外,在英国的留学生,我也会叮嘱他的,你放心,他如果敢说出去,他就别想再拿公费了。”

“谢谢郭叔。”杨锐像是地下党离别似的紧紧握住郭威的手,匆匆而去。

第634章

知道问题的症结在于杜邦公司,杨锐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震惊、畏难和恐惧。

去年收入400万美元的杨锐,和去年收入超过14亿美元的杜邦公司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作为一家从工矿转型到化学,从化学延伸到生物领域的巨无霸,杜邦旗下光是科学家就有10000多人。

这是一家自己就雇得起第一阶的学者,玩得起顶级实验室的公司。

而且,杜邦公司背后还有杜邦财团,那是全美排名前十的大财团,威力无穷,能够影响美国政治生态。

不过,杨锐很快还是冷静了下来,最起码,他强行抑制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就像是每一名坐在高考考场上的学生,若说畏难,每个人都有无数的理由来畏难——考不好怎么办这样的问题,问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至少想过三遍以上。

然而,畏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杨锐强迫自己,先从好的角度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