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页

“哦?”

“您知道杨锐吗?”郑建明说着开始描述杨锐此人,且道:“本厂的副厂长段华,就是杨锐的大舅,两人关系非常密切。不仅如此,杨锐还向捷利康提供了技术,我怀疑他和香港华锐公司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据我所知,光是杨锐提供给捷利康的技术,就价值20万美元……”

“有证据吗?”冯主任问到最关心的问题。

郑建明看了一眼冯主任的表情,道:“关于杨锐提供给捷利康的技术价值20万美元的事,当时有好几个人都听到。”

“20万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

“太大了。”

“但一项技术价值20万美元的,其实国内也不少吧。远的不说,就我所知,咱们河东大学,就有好几项技术是很有价值的,开发潜力据说有过百亿的。”

郑建明脸色一变:“您不相信?”

“你得拿出证据来,比如说,杨锐和此事的关联,最好是钱权上的问题。”冯主任盯着郑建明看。

如果郑建明拿得出决定性的证据,冯主任是不介意改变自己的计划的。

但是,如果郑建明拿不出决定性的证据,冯主任却不想再继续调查下去了。

一家香港公司和一家英国公司的龌龊已经够烦人了,中间还有一家河东省的大型国企,再加上一家央企。

这样的局面本身就让调查组束手束足,这不仅是得罪谁的问题,还有调查结果的政治性的问题。

从大处着眼,中央正在搞香港回归的谈判,刚刚远赴重洋,将第三世界国家阿根廷揍的体无完肤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不好惹,但香港回归又势在必行。

这种局面下,一家香港公司与一家英国公司的官司,调查组应该支持谁?

若是从大处看,这里是没有对错的,只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