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页

王永自己也是通过杨锐的关系,才能借可口可乐的名额,与老婆前往美国一游,因此,他也非常关心杨锐的利益,希望他能抓住这次机会,生怕美国友人因为杨锐的态度而有不同的意见。

杨锐只是轻笑,《基因组学》是多牛的书啊,这样的学说,要说没人看到,或者别人看不到也就算了,但既然吸引了出版社来,那就不是美国友人提条件了。

第755章 杨锐先生!

塞西尔和林登好奇的打量着杨锐。

杨锐的年轻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作为出版社里的一员,专职负责与作者打交道的他们,确实见识过太多太多的年少有为的作者,但是,那不包括学术出版的门类。

一本学术专著,需要耗费的时间太多太多了。想想看,一本厚度数百页的教科书,学生们都要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才能学个大概,那写一本要花多长时间?

如果是全新的研究型的学术书籍,对比论文的撰写,其本身需要消耗的时间是非常恐怖的。许多学者为了撰写十页左右的论文,就要一年两年的持续研究,哪怕是刷论文刷的快的三五个月的忙碌也是免不了的,集合论文成书,要多长时间,想想都令人畏惧。

即使是非研究型的统和类学术专著,要写的严谨中正,亦是非常耗时的。中国古代的修史工作,经常选择全国最好的文学类学者,参考全国得来的史料,还要数年时间完成此项工作,就可看出其重重困难。

毕竟,专著的时效性弱了,人们对它的正确性,以及功能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篇论文出了问题,只要不是故意造假,人们最多嘲笑那作者两句。

一本学术专著出了错,丢脸的程度可是不同。

如果是在严肃性的高校任职,因此丢掉工作的都大有人在。

在这样的环境里,任何一名撰写学术专著的年轻人,都会受到严格的审视。

当然,成功者又会得到高昂的报酬。

转瞬间,塞西尔又想到了利奥教授,于是一个哆嗦,清醒过来,做出惊喜的表情,狂笑道:“杨锐先生,太好了,终于见到您了,我对您仰慕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