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页

问题的关键,只在于功能基因组,取代结构基因组这个事实。

而《基因组学》,原本就是对人体基因组计划的理论指导。

简而言之,《基因组学》就相当于建筑设计,而人体基因组计划是实际上的工程施工。

杨锐自然要乘此机会,多刷刷脸。

不要钱的预言对于普通人或许没什么意义,但在科学界却具有极大的价值。

这样的事情,杨锐之前就做过了,同样收益非常。

所以,他忍不住又准备做一次。

就像是天文学家预测黑洞一样,生物学家预测后基因组时代若是成功,同样能声名大振。

杨锐希望自己的《基因组学》,能借着后基因组的预言成功一飞冲天,到时候,人们再说起后基因组时代,自然会提到杨锐的《基因组学》。

甚至将《基因组学》称之为整个后基因组时代的理论指导,也是有可能的。

所谓绕不过去的大牛,就是这样一步步的站起来的,像是技术壁垒一样,你要把一块砖叠在另一块砖上面,并在中间抹上水泥,这样才会更稳固。

就好像牛顿,若是只弄个牛顿莱布尼茨方程,这块砖虽然结实的很,厉害的紧,也足够牛顿和莱布尼茨被称之为时代宠儿,但毕竟不是牛顿,可要是再加上积分的代数化这块砖,那就不一样了,这是将数学从感觉学科转向思维学科的重要一步,是真正的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牛顿依旧不是牛顿,就是再加上解析几何和极坐标,再加上《三次曲线》和《广义算数》,他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牛顿,而只能说是一名伟大的数学家,与小王子高斯,大皇帝欧拉齐架并驱。

而牛顿之所以是牛顿,在于他筑起的大犇墙里,还有牛顿三大定律组成的牛顿力学,还有万有引力定律,还有行星定律,还有光学定律……所以,最终与他并驾齐驱的是爱因斯坦……

《基因组学》是杨锐的第一本著作,而且是极有代表性的大砖头,杨锐因此花了很多心思,也将演讲难得的延长到了十五分钟。

当然,以国内的发言时常来说,这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