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页

一会儿,魏振学更是奇怪地问道:“你刚才也说了,抗生素的有效性,不需要进行人体测试,就能在实验室里了解到,你们做动物实验以前,就应该知道有效不有效了,怎么还会二期失败?”

“我们没有预测到它是一种温度敏感的化合物,一旦有病人发高烧,它的效力就大大衰减了。”范伦丁耸耸肩,脸上有些尴尬。

魏振学毫不犹豫的笑了出来。

这确实是极傻缺的失败方式。

黄茂安慰式的道:“运气不好也没办法。”

范伦丁的尴尬一闪而逝,继而道:“临床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太多了,虽然我很想承认是运气因素,但对比成功的项目组,我认为是我们前期的准备不足。”

“哦,你指哪方面?”

“首先就是没有准备后备化合物。”范伦丁说的是面对相同靶点,但不同结构的化合物,比如去铁胺和去铁酮,就是这样的关系,这个层次结构比多种活性物质还要厉害。

杨锐摇头:“我们负担不起。”

范伦丁当然知道他们负担不起,能负担得起的都不是小公司了。

范伦丁点头:“我们的项目组,当年也是想省下这笔钱,用来增加一个化合物的成功率,我得说,我们当年对那个化合物是非常看好的,没人想得到,最终会遇到温度敏感的情况。”

“没有提前做实验吗?”黄茂问道。

“体外实验的表现不明显,人体内的环境,明显让它的敏感度增加了。”

“这是预料不到的事。”杨锐沉重点头,他也担心发生这种事,或者说,每名项目主管都担心发生这种预料之外的事,人不是神,任何向新领域的探索,都要祈求好运气,而在霉运缠身的时候,谁都要扑街。

“是呀,所以,临床试验的二期没有通过,我们的项目组就解散了。”范伦丁停了一下,又道:“其实失败的原因很多,没有后备药物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前期准备的活性物质太少也是一个大问题。”

“你们合成了多少种活性物质?”魏振学自然顺着他的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