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页

本杰明首先传唤了蔡教授,待他宣誓坐于证人席以后,问道:“蔡教授,欢迎你来到美国,据我所知,你是中国最好的大学的生物系主任,对吗?”

蔡教授没有谦虚的道;“是的,我是北大的生物系主任。”

“您也是中国的国家院士,对吗?”

“中国叫做学部委员,是的。”学部委员是来自苏联的头衔,有类似的英文用来解释。

本杰明点点头,继续问道:“杨锐进行cr研究的时候,在北大生物系读书,你了解他的工作吗?”

“了解。”

“你认为,他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能够完成cr的研究。”

“当然,毫无疑问的能够完成。”蔡教授顿了一下,道:“我首先想向在座的各位、法官说明,你们不能以常理来猜测杨锐的能力,因为他是一名天才。”

“天才似乎很难证明。我们经常说人是天才,但似乎主观的感受偏多,您有客观的说明吗?”

“当然。第一点,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的高考,这是一种类似美国sat的考试制度……”

“我反对……”杜邦的律师站了起来。

“我想听听。”法官摆摆手,这种专利案件通常都是没有陪审团的,法官做最终判断,也相应的更加灵活。

律师坐了下来,蔡教授继续道:“据我了解,美国的sat,每年都有几百人能得满分,而在中国,我们也有类似的考试制度,所不同的是,为了将学生分层,我们的题目有难有易,尚未出现过有学生并列第一的情况。因此,我们将每年的全国考试的第一名,称作是高考状元。”

蔡教授停了一下,面对法官道:“成为中国的高考状元是非常难的,中国每年应试的学生总人数超过千万,其中,只有第一次考试分数最高的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进入最终高考的考试环节,而从300万或者四百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总分第一,我想,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天才了吧。”

大家都预料到了蔡教授想说什么,不禁屏息凝视,记者们尤其亢奋。

杜邦的律师大叫不好,却是无从阻止。

紧接着,就听蔡教授铿锵有力的用英语道:“杨锐就是1983年度的中国高考状元,而且是历届总分最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