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页

杨锐是北大毕业生也好,北大辍学生也好,都不会改变他在科研界的地位,甚至于,变成了北大辍学生,说不定还有更多的话题,就像比尔盖茨变成了哈佛辍学生一样。当然,若是没有考上北大,或者没有考上哈佛,话题的方向就完全不同了。

总而言之,杨锐始终是在为自己的科研地位而奋斗的,只是今时不同往日,而手段有所不同罢了。

杨锐向来秉承最差的决定也比犹豫不决好,现在更是时间紧迫,因此,他彻底切换成了执行模式,环视一周,道:“大家也不用担心,不管华锐实验室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情况,我首先会保证各位的薪水照常发放,其次,如果华锐实验室在北京不能继续,我们也可以考虑搬迁,实在不行,就返回香港。”

他这么一说,几个人的表情也确实轻松不少。

中科院这样的组织,在科研领域的威慑力确实很强,但出了科研领域,别说是一手遮天了,想有所影响都难以做到,华锐若是搬迁走了,甚至就搬迁出北京,他们的控制力都要大大衰减。

“不过……cr的后续研究暂时要停下来了,cr组的,我给你们放个大假,回来看情况决定是继续做cr,还是开新的研究。”杨锐稍停,再道:“其他组的研究暂时不变,想休息的也可以趁机休息一下。”

黄茂是cr组的负责人,虽然知道此事不可避免,还是气道:“我们的进度最少要倒退一个月了。”

“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你们也很久没有休息了,趁着没有竞争的时间,好好的修养一下。”

“我本来计划是过春节的时候休息的,到时候,很多配套的试剂都不好买了……现在休息,好多前序研究都要白费了。”黄茂颇有些沮丧。

科研实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像是流水线似的,最后的成品是来自于前期源源不断的工作,中途暂停,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暂停,还意味着前面的很多工作浪费了,下一次再启动,还得重新开始。

华锐公司花的是杨锐的钱,做出的成果是杨锐的成果,杨锐也很不乐意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过,在做出暂停的决定以前,杨锐就有所预计了,因此,他转而安抚黄茂道:“绥靖政策做起来简单,我们后退一步,给对方一点甜头,期望对方就此罢手,但姑息必须得有底线,我的底线就是cr,这个是不许任何人碰的。”

杨锐看着众人的眼睛,道:“为了保证cr的权益,华锐在美国光是打官司就用掉了300万美元,你们说,华锐会把cr让给中科院吗?”

黄茂问:“他们不是做二代cr?”

“他们自己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要是参与进去了,说不定就要被说授权什么的。”杨锐摇头道:“总之,我要躲几天风头,你们也一样。”

“我们呢?”李文强站出来道:“cr的研究,我们也了解一些,他们如果一定要问,或者要我们提供资料的话,怎么办?”

“他们不敢强行问的,如果真的把你们带走问话,那就告诉他们。”杨锐考虑最快的结果,且道:“蔡教授和伍洪波研究员都会帮我看着的,他们不值当胡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