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页

怜悯的看了一眼博成平,杨锐道:“换句话说,你采用注射法做结核病模型的话,只能帮小白鼠治病,不能帮人治病。因此,凡是采用了注射法做结核病模型的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相反,吸入途径的非接触低剂量致病性分支杆菌的感染发病,与人结合的发病机制基本相似,只要设计可控,就没有问题。所以,我在书里特意指出,吸入途径是唯一的途径。”

礼堂内,稳稳的议论声已经飘上了天空。

杨锐的话,意味着大量的文章,将被证明没有价值,而不管是写过这类文章的,还是引用过这类文章的学者,都不得不着重关心这个问题。

更多的问题被抛了上来。

“有实验依据吗?”

“注射途径的模型或许是有问题,但应该还能修正使用吧。”

“杨锐,你有做过结核病的模型研究吗?”

杨锐一一回答,对于模型研究什么的,更是回答的头头是道。

他有自己的实验室,想做什么研究都可以,而且,身为实验室主任,他也不用事必躬亲,相应的研究,基本都接触过了。

至于博成平,却是站在礼堂中间,像是观赏性雕塑似的,完全没有人在意了。

大家都知道,杨锐是不会在这样的问题上撒谎的,或者说,这就是杨锐与学术界建立的信任关系,一篇篇论文和一场场报告会创建出来的信任。

大家回到实验室以后,自然会重新研究乃至于重复杨锐的实验,但就目前而言,大家都是依照杨锐的回答,开始了讨论。

礼堂前列的蔡教授和伍洪波稍微松了一口气,脸上也都带上笑容。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如果杨锐的书籍被指出了问题,那确实是蛮大的问题。

相比之下,证明一群人的工作出现了问题,却是蛮小的事件。两名学部委员组成的山头,可是非常强悍的,别说杨锐只是正当的指出了他们的问题,就是不那么正当的指鹿为马,说不定都要被含混过去。

再不甘心的学者,现在除非能辩倒杨锐,否则,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杨锐的名字都会频繁的出现在各种期刊上了。

像是注射法途径被指出无效这样的事,必将催动许多人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