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页

然而,学术讨论终究只是学术讨论,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抗心律理论并没有根本性的缺陷。

甚至于,就是杨锐,也无法断然的说,抗心律理论是错的。

抗心律理论也许并没有错,用最简单的思维想,心脏不早搏,总比心脏早搏好吧。毕竟,心脏早搏总归是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能毫无代价的治疗它或抑制它,似乎可能是一件好事。

于是,问题的关键又回到了律博定本身,或者此类药物本身的安全问题。

那么,如何证明律博定的安全呢?

杨锐是知道,律博定此类抗心律药物的问题,在于它们对电脉冲的影响。

但口说无凭啊,人家三木公司可是做了一个文件柜的文件,来证明自己在安全和疗效方面的测试。

对杨锐来说,最好的证明方式是临床试验,因为律博定的副作用隐蔽,显现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规模不大、时间不长的普通临床实验是不够的,需要找几百甚至上千名心律不齐的患者做双盲测试,一半人服用律博定,一半人用安慰剂,等于是一次大规模的临床一期。

就杨锐做去铁酮的经验,要得到比较明确的答案,大约花个4000万美元,大半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了——当然,由此可能产生的心脏损伤的患者人数肯定是有些的,说不得还要死几个人。

杨锐拿得出4000万美元吗?当然拿不出,去铁酮的里程碑式付款还没见多少呢,再说,拿得出也不能这样干啊,他有4000万美元,都能研究一款新药了。

而要是不做临床试验,就搞学术辩论,就杨锐目前的身份地位先,也是战不过人家的。

做律博定的研究组里也是有大牛的,人家搞这个药搞了近十年,背下来的资料比杨锐看过的多,即使杨锐能滔滔雄辩,也加不过人家有通过fda的实力。

讲道理,fda受到的批评,向来是效率太低,要求太高,但很少有审核不严格的情况。

律博定的审核或许有不完全的地方,可就它副作用的隐蔽和缓慢来说,fda其实已经做的够好了。

杨锐口头上所能提出的问题,fda说不定都问过了。

“现在的关键,不在于我要证明律博定的问题,而在于京西制药总厂,要向我证明律博定没问题。”杨锐的眉毛垂了一下,又迅速的扬起来,道:“蔡教授,对不起,我得拨了您的面子,我得为自己的签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