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页

“蒋所长,我给你展示一下,我们京西制药总厂的窖藏。”秦翰池将蒋同化领到了酒桌前,这次没有再卖关子,转身打开偌大的包间,靠里间的一个柜子。

只见满满一柜子的老茅台,出现在了诸人面前。

“我们京西老窖,当年是照着茅台来做的,也想弄个52度的浓香型的酒。当然了,酒厂是没弄成,正因为酒厂没弄成,所以,当年为了学习进的茅台,就全都留下来。”秦翰池说的很是自豪:“不是我吹牛,就北京的地界,除了军区,我估计就我们厂的茅台最多了。当年,我们可以是弄了指标,用火车皮运回来的茅台。”

蒋同化听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秦翰池从柜子上面,拿了两瓶茅台,又从柜子下面,拿了三瓶,笑道:“窖藏的喝了20年,剩下的不多了,咱们今天开两瓶,等喝到位了,再喝新出的茅台。”

说着,一瓶茅台就被服务员给打开了。

市场上,一瓶新出的茅台就要八块钱,蒋同化的工资也买得起,但平常喝是喝不起的。研究所的经费也不足以让他喝茅台——利益均沾的原则哪里都一样,不能光是所长喝茅台,副所长就喝白醋。

至于20年的茅台就稀罕了,蒋同化看着有些泛黄的酒液,心情无比的期待。

“喝。”

“碰了。”

“再来一杯!”

酒过三巡,秦翰池放下杯子,搂着蒋同化的肩膀,笑道:“蒋老弟,我的蒋委员,我们京西制药总厂,可就靠你了。”

“没问题,交给我吧。”蒋同化拍着胸脯保证。

“您有啥办法,透漏给咱们听听。”秦翰池问。

“解铃还须系铃人。你们的入市申请,还得杨锐通过才行,其他委员,包括我在内,说的再多也没用。现在,我估计杨锐说不定也后悔了,我帮你们做一个安全性的测试,你们再拿去给他,让他有个台阶可下。当然了,背后的工作也不能少,我介绍一位卫生部的朋友给你们,让他找杨锐去谈。”蒋同化说的煞有介事。

秦翰池听的不错,觉得这个方案似乎是挺有成功率的,于是问道:“蒋所长做安全性的测试,需要多长时间。”

“快有快的做法,慢有慢的做法,看你怎么做了。”蒋同化端起杯子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