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页

孙璇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甜甜的叫:“甘台长。”

“小孙,明天晚上新闻联播以后,咱们就上这个新闻,然后就是60分钟的专题报道,这么长时间的素材,你有把握整理出来吗?”甘台长煞有介事的问。

孙璇道:“有把握,您放心吧。”

“有干劲,到时候可不能掉链子。”甘台长颇为严肃,道:“咱们是电视台,所有播出的内容,都要有影像,不能拿一个药盒子放上去拍拍就完事了。”

“怎么会。”孙璇笑了一下,道:“我们已经在您的指示下,派出了三组记者,一组去采访杨锐,一组去采访京西制药总厂,一组去采访三木公司。另外,杨锐在咱们北京电视台留有大量的影像资料,您可能还记得,咱们之前给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是为了诺贝尔奖提名拍摄的,有上百个小时,足够剪出两集节目了。”

“不能都用纪录片里的材料。”甘台长只是这么一说,笑容却是不减。

光是这份东西,估计就能让他在接下来的新闻大战中获胜。

第955章 再采访

采访杨锐的队伍,照例是在爆肚冯找到杨锐的。

如今有关律博定的讨论正热,天天都有人来采访杨锐——这也是他刻意追求的,不过,这样的事情多了,也很干扰实验室的工作,更不适合在学校里进行,杨锐就借此在北京大大小小的食店里流连忘返。

这些小吃,在杨锐看来,现在不吃,日后都是绝响了。

不用等二十年,三十年,就等十年,许多小吃都是要变味的。

就比如爆肚,做的最好的爆肚冯,到了80年代,第三代传人都已经要60岁了,从10多岁做爆肚做到60岁,中间40多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做爆肚40年,也不知道见过多少牛羊的胃,别的不说,肯定是比胃肠科的医生要有经验。

这样的经历,保证了大厨做的爆肚,一定是正好弹在了刚熟将熟的线上。

爆肚吃的不就是将熟未熟的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