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页

鸡种的差距就大的多了,肯德基的白羽鸡40天出栏,两斤饲料转化一斤鸡肉,从畜牧研究的角度来说,简直是神一般的作品——当然,它实际上花了整整一代科学家的时间和精力,相比之下,要让鸡长出四个翅膀说不定更简单,引申的说,60天出栏,三斤饲料才能转化一斤鸡肉的鸡种,就是长四个翅膀,利润也比不上白羽鸡,而90天出栏,料费比更高的鸡种,如果说经济上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也是营销者们的利益,与畜牧业或者养殖户,没什么关联。

鸭种在历史上是不错的。北京烤鸭是世界名鸭,早在百多年前就扩散去了世界各国,但是,由于英国人民认为北京烤鸭过于油腻,于是,伟大的英国科学家和农场主,就用了多年的时间,研究出了生长快的瘦肉型鸭,并繁育出口——经过多年的发展,来自英国的生长快的瘦肉型鸭,终于销遍中国,以至于原种北京鸭断子绝孙,用科学的话来说,是物种遗传资料丢失。所以,北京的全聚德用的也是英国种的鸭子——吃肉嫌肉肥简直是世界第八大罪恶。

猪鸡鸭这么惨,牛和羊自然就更惨了。

中国的鲁西黄牛要说也算是不错的牛种了,但你要看和什么牛比,放在世界范围内,确实是差的不止一星半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中国是农耕民族,需要的牛首先不是好吃,而是好用,所以,中国分布最广的三种黄牛,分别是役用的秦川牛,役用的南阳牛和役肉兼用的鲁西牛。

可惜,到了1985年,性情温驯,行动平稳和挽力大再也不是牛的评价标准了。

消费者才不在乎一头牛活着的时候是不是性情温顺的,更不在乎它能拉多重的物资,农场更不在乎,性情温顺的牛也是放,性情狂乱的牛也是放,重点是产肉多不多,外国人喜不喜欢吃。

外国人自然是不喜欢吃中国黄牛的,体重最大的黄牛也不过500公斤,也就是1000斤的样子,而常见的外国牛种,比如西门塔尔牛,最小的公牛就有800公斤,肥育后到1000公斤都很容易,好的能长到1200公斤,是中国黄牛最大的两倍有余,所谓体壮才能膘肥,大理石纹之类的高价格标准,都得大牛肥牛才容易出。

中牧总公司想出口创汇,靠猪靠鸡靠鸭都不靠谱,只能靠牛。

西门塔尔牛,中牧总公司也是有的,奈何纯种的种牛价格极高,他们引进了数百头以后,自己繁育到千多头,就再也耐不住寂寞了。

畜牧业,实在是个寂寞的行业。

母牛一胎通常只产一只牛犊,双胞胎都可以当新闻了,三胞胎更是不可期望,换言之,要想将千多头纯种的西门塔尔牛繁育到几十万几百万的商用程度,十年都不够用。

十年时间,现任的总经理都要退休了。

所以,最近些年,中牧总公司都是在搞牛种杂交,用西门塔尔公牛和中国黄牛杂交,这样能够迅速扩大种群规模,但不用说,肉质和产肉量是大大不如原种的。

胚胎移植却是个革命性的成果。

它可以让任何一只中国黄牛,生下纯种的西门塔尔牛。

有了这种技术,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良种牛出生,而不用像历史上的英国人、美国人或者日本人那样,用几十年的时间扩大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