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页

杨锐有资格制作一份生物学的发展纲要,这算是他的分内事,或者说,任何教授级的学者,都有资格写这样一份方案出来。

但是,要说服朱院士采纳,不说是全文采纳,就是部分采纳,都是不容易的。

因为,撰写某个行业的发展纲要,本身就是一份荣誉,一种资格的体现。

杨锐还没有排他性的资格。

所以,在这项工作中,杨锐与其他人是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的,最起码,相距都不太远。

好在,每一份863的发展纲要,在每次改版之后,都要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就减轻了杨锐大量的工作。

没用太长时间,杨锐就整理好了思路。

再回过头来,就见景语兰蜷着腿,舒服的靠在沙发上,读书读的入神。

“在看什么?”杨锐合上了自己的记事本。

“咦,你做完工作了?”景语兰没有立即回答。

杨锐点点头,道:“剩下的明天再做。”

“你不用管我的,这样感觉挺好的。”景语兰微微一笑,坐起来了一些,又道:“我在看去年的《当代》的合集。”

“哦,有什么好作品吗?”杨锐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到了景语兰身边,和她只隔一个扶手的距离。

“我也刚刚开始看。”景语兰闻到杨锐身上的气息,声音不由的降低了一些,声线却是更加的圆润了。

“看看目录,咱们一起选一部看。”《当代》是国内知名的文学刊物,既刊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片小说,也收录讲谈、纪事等栏目,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里,可以将它看做是一个回馈时间长达两个月的文学论坛。

对于80年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两个月就能看到一本《当代》,而且可以写信和投稿,简直是伟大新世界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