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3页

“欧阳教授,咱们做一组鉴定?”杨锐自信心大增。

欧阳仕大声的应了。

孙正初听的羡慕不已,道:“这个实验做出来,怕是能发表到国外的畜牧类顶级期刊上吧。营养学报(journalofnutrition)或者英国营养学报?”

杨锐笑而不语,营养学报固然是畜牧类的顶级期刊,但对他来说,却不是顶级的选择。

“先看实验结果怎么样。”杨锐并不多说,又恢复到了做实验的状态。

第1070章 《自然》

谷强做了三组的验证实验,既是保证结果可信,也是为了积累一些资料,为以后的比较做准备。

欧阳仕则接手了杨锐的工作,抓了七只准备好的小白鼠过来,开始做胚胎的性别鉴定。

做性别鉴定的难点就在于引物的设计上,同时,它也是胚胎移植的重要门槛之一。

杨锐设计出了引物,最难的门槛就算是跨过去了。

剩下的工作,他还不如交给欧阳仕,顺便送给他一个第二作者。

对杨锐来说,一篇论文是否独自领衔,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即使是能拿诺贝尔奖的论文,诺贝尔奖委员会实际上也不会因为论文的署名而决定奖项的归属,何况诺贝尔奖通常都是给人的,而非给文章或者研究本身。

这一点在爱因斯坦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是光电效应的发现。光电效应当然是很重要,也值得拿一个诺贝尔奖,但是,这是爱因斯坦来着!

任何人想到爱因斯坦的学术研究,第一念头都应该是相对论才是,诺贝尔奖委员会也不例外。

但是,当年的相对论却是未曾证实的,虽然大家都觉得相对论碉堡了,可是,将诺贝尔奖的获奖理由,设为尚未证实的相对论,又未免太冒险了——就在爱因斯坦之前不久,以太学说还大行其道呢,当年又有谁敢肯定相对论不是另一个暂时无法证伪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