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3页

焦阳平是之前从清华挖过来的副教授,也是未来院士级的人物,他的年龄稍大,反应有些迟缓,此时却热心无比的道:“杨主任,我们现在的课程都很紧张,您如果能帮忙说一下,减少我们几节课的话,我们能用来做科研的时间,就有多出来的。”

“对,你和田兵还在代课。”杨锐拍拍脑袋。

苏先凯、范振龙、苏帆等人都是杨锐从地方院校挖过来的小牛,是第一批的收获,虽然潜力深厚,但因为毕业院校、学历和年龄都不高的原因,他们是没有资格在北大授课的,只能做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专职研究员。

焦阳平和田兵却不一样,他们原本就能在清华大学代课,到北大代课也不突兀,每周因此付出的工作时间都不少。

杨锐郑重点头,随着项目的进展,他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合理的制度也是必须的。

“课程的事,你们不用再管了,有时间就来课题组了解情况。”杨锐一句话说定,等于将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方向,全面转到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上了。

……

第1203章 迎刃而解

“焦阳平和田兵的授课任务不重的,每周只要上十二节左右就可以了,全部取消的话,功课是很难排的。”

“的确,如此一来,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所有研究员,就都变成了全职研究员了,没有这样的道理嘛,我们归根结底,仍然是学校。”

“如果确实觉得任务重,可以单独写申请上来嘛,个别问题个别对待,不能就以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名义来做。”

北大生物系的会议室里,一群副主任、副书记和教授简直吵翻了天。

在学校的权力体系里,学术委员会是理论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学校有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其通常由校长和多名副校长构成,多名的概念,往往是两位数的。学院也有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教授、院系副主任和副书记们每人一票,具有相当的决定权。

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术委员会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反而是因地制宜的,有的学校内部斗争激烈,以至于院长长期空悬,甚至校长被架空的情况也是有的。

传统的师长关系,地缘关系乃至校友关系,都可能成为山头的理由。

而在北大生物系,蔡教授的权力尚且稳固,他在学部委员会中的地位以及学术成就,决定了他有着超过平均水平的权力,但是,他也做不到垄断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