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2页

在离子通道实验室刚刚开展“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的时候,杨锐倒是不太在意这个问题。110个小时工作制说起来有点不人道,可在80年代,真算不得什么。

80年代的小学生,一个星期还要上6天课呢,稍微好一点的中学,甚至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都开始补课了,早上7点开始早自习,晚上10点下晚自习的学校也不在少数。大学的科研狗都是这么一路学出来的,大学读的更累不过寻常。

不过,当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产量节节攀升之后,杨锐的危机感降低了许多,对于项目的延续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就隐然增加了。

这就好像是f1比赛中,排名第一的车辆已经远远的领先于第二的时候,就可以将车速稍稍降低一些了,甚至进站加油换胎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选择了。

从杨锐的角度来说,当他用出了“梦游大法”的时候,第一阶段的任务难度就已经降低许多了。

“g蛋白偶联受体的构象”,要从前往后的做,自然是难的要命,可从后往前做,无非就是试错的工作。

试错自然是有成本和要求的,可最重要的成本和要求,其实就是数量惊人的且好用的“g蛋白偶联受体”,对离子通道实验室来说,他们采用的“牛视紫红质蛋白”既好用,数量又足够多。

所以,杨锐觉得到了车速稍稍放缓的时间了,甚至可以做一次进站了。

可惜他这时候的想法,始终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一群研究员的危机感比他重多了,即使是杨锐认真的宣布了休息,几个人还磨磨蹭蹭的不肯走。

“我还有一点就做完了。”

“我再看看有没有东西拉下了。”

“我老婆下午不在家,我一个人回去闲的慌。”

大家各有各的理由,反正就是不愿意动。

倒是一群科研狗,平日里就做最繁重的工作,现在一个个都伸着舌头,想走又不好意思走。

“实验室的门,我是准备锁掉的,你们今天是不休息也得休息,都回去吧,啊,都回去。”杨锐觉得自己像是变态老板似的,将人一个个的赶出实验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