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页

这些年,他几乎都是不看电视和录像的,电影也看的极少,实在是视频影像的差距太大。倒是松岛恒送来的音响,给他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

想想后世那么多人夜以继日的玩耳机,玩到中耳炎犯了都不放弃,音响想必还是有些趣味的。80年代的港台流行歌曲,无论词曲都不弱了,某些作品传唱30年,并不觉得落伍,国外的更不用说,u2乐队正红的发紫,披头士的列侬已经死了6年了,除此以外,西方世界还留有满仓满谷的古典音乐供人约炮时提名。

松岛恒想要的答案却不是这个,他看看小陈,干脆用英语道:“暂时请不要翻译,杨锐先生,音响的事先放到一边,我觉得我可以提供更好的礼物。”

“哦?”

“100万美元,由东京大学支付,用于您到日本三年的讲学费用,您看如何?在此期间,松岛实验室会提供您所需要的一切实验设备和经费。”松岛恒这次确实没有再鞠躬,他用自信充满了腰肢。

他算是看出来了,杨锐并不是典型的中国学者,并不是那种为了节省几百日元连电车都不坐的访问学者。但是,比起某些油盐不进的穷学者,他觉得自己与杨锐这样的富学者更有话题。

杨锐能拿两万五千美元出来买一套音响,说明他的日常花销只会更高,更说明他需要更多的收入。

松岛恒不怕杨锐的要求高,他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既有用于科研的,也有用来买人的。

松岛恒望着杨锐的眼睛,郑重其事的道:“杨锐先生,100万美元是支付给您的酬劳,以您今时今日的成就,这样的工资,完全合理合法。”

杨锐似笑非笑,用英语道:“你是想100万就买个诺奖啊。”

“杨锐先生说笑了。”松岛恒抬头看了杨锐一眼,眼皮垂下来,道:“您如果愿意让出一个诺奖的名额的话,每年100万美元,也是没有问题的。”

30万美元,对高端学者来说是正常价位,100万美元就高的多了。

杨锐有些吃惊于松岛恒的锲而不舍,转念一想,却有些理解,旁的不说,后世的中国为了找一个能做出诺奖的学者,经费花销都过百亿,还是一无所得,最后竟是无心插柳,得了一个生物学的诺奖,只是可惜屠呦呦年纪太大,没能将诺奖的价值精髓给压榨出来。

而对仍然年富力强的松岛恒,或者孜孜不倦的想要与哈佛比肩的东大来说,诺奖的诱惑力就太大了。

杨锐笑笑:“我有什么资格给你们出让诺奖。”

“如果杨锐先生配合的话,我们东大愿意全力配合您,拿下诺奖。”松岛恒顿了一下,道:“您知道,诺奖也是需要运作的,而且,一个诺贝尔奖能够由三个人分享,杨锐先生并不会吃亏。”